戴憑奪席是什么意思
【典源】 《太平御覽》 卷二一九引《東觀漢記》 曰:“戴憑,字次仲,為侍中,正旦朝賀,百僚畢會,帝令群臣能說經者更相難詰,義有不通,輒奪其席以益通者,憑遂重坐五十余席。故京師為之語曰:‘解經不窮戴侍中?!薄逗鬂h書·戴憑傳》亦載。
【今譯】 后漢戴憑,字次仲,年十六歲即征為博士,拜郎中,后又拜為侍中。元旦百官朝賀聚會,光武帝讓群臣能解說經義的互相辯論,經義有不通的,就奪去他的座席給通的人,戴憑于是重疊坐了五十余席。因而京都傳言:“解經不窮戴侍中?!?/p>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人博學精通,論辨過人。
【典形】 重席、重茵、戴憑席、奪席、通經戴侍中,折戴憑。
【示例】
〔重席〕 唐·駱賓王 《上郭贊府啟》:“味道彈冠,望橫經于重席?!?/p>
〔重茵〕 唐·元稹《祭翰林白學士太夫人文》:“方將期于萬石,曾不待夫重茵?!?/p>
〔戴憑席〕 清·黃遵憲《感懷》:“戴憑席互爭,五鹿角屢折?!?/p>
〔奪席〕 唐·李商隱《道士胡君新井碣銘》:“郄元帥之詩書,那宜奪席?”
〔通經戴侍中〕 唐·李商隱《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處劇張京兆,通經戴侍中。”
〔折戴憑〕 清·唐孫華《壽座主講學仇先生》:“說易排王弼,談經折戴憑。”
上一篇:成都賣卜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捫虱雄談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