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刻楮是什么意思
【典源】《韓非子·喻老》:“宋人有為其君以象為楮葉者,三年而成。豐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此人遂以功食祿于宋邦。列子聞之,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葉,則物之有葉者寡矣。’”《列子·說符》亦載,作“宋人有為其君以玉為楮葉者”。
【今譯】 有個宋國人為其國君用象牙(一說用玉) 雕刻楮樹葉子,三年雕成一片。那葉柄、葉尖以及顏色光澤等等,無不與真楮葉一模一樣,將它混雜在楮葉中,難以區分。此人因此在宋國得到優厚的俸祿。列子聽說后,說:“假若大自然也要三年才長成一葉,那萬物有葉的就太少了。”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技藝高超; 也用以指費時費功,徒勞無益之事。
【典形】 楮葉工夫、刻楮、刻楮三年、三年刻楮、三年一楮葉、楮葉不直錢。
【示例】
〔楮葉工夫〕 宋·王安石 《莫疑》:“蓮花世界何關汝,楮葉工夫浪費年。”
〔刻楮〕 宋·陸游《題庵壁》:“薄技徒勞真刻楮,浮生隨處是飛蓬。”
〔刻楮三年〕 宋·陸游《別曾學士》:“畫石或十日,刻楮有三年。”
〔三年刻楮〕 宋·陳與義《再用景純韻詠懷》之二:“六日取蟾乖世用,三年刻楮費天機。”
〔三年一楮葉〕 宋·王安石《前日石上松》:“三年一楮葉,世事真期費。”
上一篇:三十六策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三戶亡秦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