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連營七百里是什么意思
《三國演義》:蜀漢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秋,蜀漢主劉備為報關羽、張飛被害之仇,發動七十余萬大軍親征東吳,東吳屢戰屢敗,全境震動。第二年,吳主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統帥全軍御蜀。陸遜定堅守不戰、待機觀變之計。蜀主求戰不得,以為陸遜少年書生,怯敵畏戰,心存輕視,又時值炎夏,于是命令各軍移屯山林蔭密之處,待秋后進軍。自猇亭布列軍馬直至川口,連營七百余里。前后四十營寨,晝則旌旗蔽日,夜則火光燭天。陸遜見蜀軍驕慢懈怠,有機可乘,突于夜間出襲,全線放火。風緊火急,林木皆著,蜀軍大亂,全線崩潰。劉備兵敗逃至白帝城。
引用義:比喻火勢旺盛,延燒面廣。[例]去冬,某林區發生了森林大火,火燒連營七百里,情景十分可怕。
上一篇:清圣濁賢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灰姑娘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