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的解釋|錢的意思|“錢”字的基本解釋
今天,如果有人說“錢不是錢”,您可能會覺得奇怪。但在古漢字中確實是這樣。
“錢”在中國古代本是一種農具,形狀像今天的鐵鏟,讀jiān。因為這種農具是用金屬做成的,所以“錢”字的偏旁為“金”。把“錢”說成貨幣,在周朝就已經開始了。指農具的“錢”為什么被用來指稱貨幣呢?通常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當時有種貨幣的形狀是鑄成農具錢的樣子。因為古代不少貨幣是仿照人們日常生活用具來鑄造的,有一種叫做“布”的貨幣就是仿照農具镈的樣子鑄造的,刀幣也是仿照刀的樣子來鑄造的。因此,“錢”可能是仿照農具錢的樣子來鑄造的。另一種說法是,古代的貨幣本叫做“泉”,意思是指貨幣的流動像泉水一樣源源不斷;因為“錢”與“泉”在古代讀音非常接近,慢慢地人們習慣上就用“錢”來指稱貨幣了。
中國使用貨幣的歷史很長,貨幣的種類也很多。商周時代,人們大量使用的貝幣就是用貝殼來做的錢幣。最初是用天然貝殼,后來才使用仿造貝殼制作的金屬貨幣。以“貝”為偏旁的漢字,如“貧”、“賤”、“財”、“貨”、“賄”、“賂”等字大多與錢有關,就是因為上古曾有很長一段使用貝幣的歷史。春秋戰國時,各諸侯國鑄有刀幣、布幣、蟻鼻錢等。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廢除其他諸侯國的貨幣,規定天下統一使用秦國的“半兩錢”。因為這種貨幣每枚重量為當時的半兩,所以叫做“半兩錢”。這種錢,外形是圓形,中間是方孔,象征著天圓地方,反映了古時人們對上天和大地的自然崇拜的心理。中間的方孔還有兩個實際用途,一是在制造時,可以固定在輥(gǔn)軸上,便于造幣工人把粗糙的表面和邊緣打磨光滑;另一方面可以在中間穿繩子,便于攜帶和儲藏。從秦朝以后,圓形方孔錢就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主要流通貨幣了。
北宋初年,四川的商人發行了一種紙幣,叫做“交子”。這是中國最早的紙幣。
錢的別稱很多,像孔方兄、阿堵、鈔票等等。稱錢為孔方兄,就是因為古代的錢的中間部位大都有一個方孔。西晉的魯褒寫過一篇《錢神論》,說錢是“親愛如兄,字曰孔方”,所以后人把錢稱為孔方兄。這個稱呼多少帶有取笑的意味。把錢叫阿堵,也是古代一個很有名的故事。據說晉朝時有個叫王夷甫的人,生性高雅,嘴里從不說“錢”字。有一次,王夷甫睡著了,他妻子叫傭人用錢把床圍繞起來。王夷甫醒來,發現一堆堆的錢擋住了去路,就喊傭人來,命令道:“舉卻阿堵物。”意思是說,搬走這東西。他用“阿堵物”來指稱錢,最終還是不肯說出個“錢”字來。這個故事流傳開來,人們就把錢叫做“阿堵物”?!板X”也叫鈔票,這個說法源于金代。金代發行的紙幣叫做“交鈔”,也叫做“鈔引”,分為大鈔、小鈔?,F代稱紙幣為鈔票或簡稱鈔,就是起源于那個時候。另外,在宋代以后,人們還把紙幣叫做錢票。像明代的大明通行寶鈔、清代的大清寶鈔等,都是有名的錢票。在中國古代,人們把類似銀行的信用機構叫錢莊。這些錢莊除經營存放款業務外,少數大的錢莊還發行錢票。后來,在清朝末年,新興的銀行逐漸代替了錢莊。
關于“錢”的詞語很多。同樣是錢,在漢語中會有不同的說法。比如“恭喜發財”、“財源廣進”之類就是吉祥話。而“見錢眼開”、“搖錢樹”、“鉆錢眼”之類就是不好聽的話。
上一篇:金的解釋|金的意思|“金”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長的解釋|長的意思|“長”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