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的解釋|除的意思|“除”字的基本解釋
除字最早見于秦代的刻石文字石鼓文。《說文解字》對除的解釋是:“除,殿陛也。”就是說,除指宮殿的臺階。陛,就是依次升高的階梯。除是一個形聲字,它的形旁屬于阜(fù)部,聲旁讀余聲。古文字的阜,像山崖一側的形狀。因此,偏旁帶阜的字,大多跟階梯、升降有關。
中國古代的一些主要建筑物,如宮殿以及達官貴人、富商巨賈(ɡǔ)的宅第,往往建在高高的基座上。這樣,在這些建筑物的出入口處,必須有供人進出蹬踏的設施,這就是踏道。踏道分臺階式及斜坡式兩種。臺階式的踏道,有不同的名字,稱為踏、跺、階、陛(bì)、除。
除作為臺階的意義,周朝時就有了,說明那時的建筑物已相當宏偉。《史記·魏公子列傳》里說:“趙王掃除自迎,執主人之禮。”意思是,戰國時期趙王親自打掃宮殿的臺階,迎接魏國公子信陵君。我們現在稱打掃衛生為大掃除,就來源于這里。古語“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其中的除也是臺階的意思。清人王士禎(zhēn)描寫秋天景象的詩句說:“雁聲初墮地,黃葉已盈除。”這是說大雁的叫聲剛剛傳來,黃葉已經落滿了臺階。
臺階是讓人走的。人在拾級而上時,意味著一級過去,又迎來新的一級。因此,除既有除舊又有更新的意思。
除的去舊之義,在現代漢語里隨處可見。如,開除、鏟除、廢除、清除、除塵、除弊、除掉、除卻、斬草除根、除惡務盡、除舊布新、除暴安良等。
除,還由去舊的意思引申出過去和盡的意思。如《詩經·蟋蟀》中說:“今我不樂,日月其除。”意思是說,今天我們不及時行樂,歲月將如流水過去。農歷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稱為除,這一天晚上稱為除夕、除夜。這里的除就是盡,意思是一年過完了。宋朝王安石的《元日》詩這樣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tónɡ)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屠蘇,是指用屠蘇草浸泡過的酒。曈曈是太陽剛剛升起、照亮大地的樣子。桃符,是古人畫上門神或者寫上門神的姓名的用來辟邪的桃木板。整首詩的意思是,爆竹聲聲,送走了一年時光;春風吹拂大地,人們暢飲著屠蘇美酒。明亮的太陽照著千家萬戶,大家把新桃符貼在了門上,迎來新的一年。
除夕夜,家人團聚、宴飲守歲的習俗,在中國至少已有1700年的歷史了。根據史籍記載,晉朝時已有除夕守歲的習俗。例如,晉朝周處在《風土記》里面記載說:“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達旦就是通宵達旦,也就是從夜晚直到天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到除夕夜通宵不睡覺,這就叫守歲。
除由除舊的意思又引申出迎新的意思。古代,拜官及授予新的官職,也叫除。唐代學者顏師古說:“凡言除者,除故官就新官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凡提到哪個人除去某種官職就是說這個人就任這個新官職。《〈指南錄〉后序》中,文天祥說:“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意思是文天祥在德佑二年,被授予右丞相兼樞密使的職務,指揮南宋各路軍隊同元軍作戰。除,在這里就是指去掉原來的職務,擔任了右丞相兼樞密使這個新的職務。
上一篇:陰的解釋|陰的意思|“陰”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隱的解釋|隱的意思|“隱”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