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的解釋|帝的意思|“帝”字的基本解釋
“帝”是一個很古老的字,甲骨文寫成像花蒂的形狀,是帶草字頭“蒂”字的最初文字,本義是指花蒂或果蒂,引申指自然界的主宰者,也就是“天帝”或“上帝”。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代,人們想象:有一個主宰宇宙萬物和人們命運的天神,那就是“帝”。在殷商人的心目中,“帝”是居于一切之上的主宰者,甲骨卜辭中出現(xiàn)的“帝”字,據(jù)說有好幾百片,其中簡單而明白的如“帝令雨”,也就是上帝命令下雨;“帝不令風(fēng)”,也就是上帝不讓刮風(fēng),等等,這說明“帝”是支配自然界的。
古人既然認(rèn)為“帝”是支配自然界的,那么,他們自然也就會認(rèn)為帝也支配人間的一切。記錄夏、商、周史實的《尚書》中就常常提到“帝”,如《周書》中說,相傳周武王滅商以后,訪問前朝遺老箕子,箕子說:我聽說在從前,鯀(ɡǔn)用堵塞的方法治理洪水,擾亂了五行運行規(guī)律,“帝乃震怒”,就是說上天震怒了。
由天帝、上帝的意思引申,帝也指統(tǒng)治天下的人。《爾雅》中說:“帝,君也。”《說文解字》中說:“帝,王天下之號也。”也就是能號令天下稱王的人。這個能號令天下的人,在夏朝以前稱作“帝”,也就是“五帝”,指的是黃帝、顓頊帝、帝嚳、堯和舜。夏、商、周時期稱作“王”,從秦始皇開始直到清朝滅亡稱作“皇帝”。《孟子》這部書記錄的是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孟軻和他弟子的言行。在《孟子·萬章》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倉廩(lǐn)備,以事舜于畎(quǎn)畝之中。”這是說:帝堯打發(fā)他的子女九男二女,跟百官一起帶著牛羊、糧食等東西,到田野中去為舜服務(wù)。天下的人相互傳頌著舜的這種美德和行為,就有很多人到舜那里去,于是堯就把整個天下讓給了舜。屈原寫的《楚辭·九歌·湘夫人》,是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詩歌,其中寫道:“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這個“帝子”指堯的女兒。全句的意思是:公主已經(jīng)來到北洲上,我望眼欲穿心憂傷。“帝子”也是皇帝子女的通稱。唐代詩人王勃的名篇《滕王閣序》,最末一句就是“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這個“帝子”指唐高宗之子李元嬰,滕王閣是他任洪州都督時修建的。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修建滕王閣的王子今天在哪里呢?人們已經(jīng)永遠(yuǎn)地看不到了,只看到這座樓閣外的贛江水滾滾地流向遠(yuǎn)方。
唐代詩人常建的《塞下曲》中有這樣的句子:“玉帛朝回望帝鄉(xiāng),烏孫歸去不稱王。”這個“帝鄉(xiāng)”是皇帝住的地方,就是京城,也叫“帝都”、“帝里”。詩句的意思是:烏孫民族的使臣帶著玉帛來朝覲(jìn),西歸故鄉(xiāng)時頻頻回首望著長安,表示民族友好,不再稱王了。“帝鄉(xiāng)”也指皇帝的故鄉(xiāng)。
另外,皇帝的家族叫“帝室”。《三國志》里說劉備是“帝室之胄(zhòu)”,就是說他是漢朝皇家的后代。
上一篇:工的解釋|工的意思|“工”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床的解釋|床的意思|“床”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