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
戰國時期,有七個大國,它們是齊、楚、燕、韓、趙、魏、秦,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這七國當中,又數秦國最強大。秦國常常欺侮趙國。有一次,趙王派一個大臣的手下人藺相如到秦國去交涉。藺相如見了秦王,憑著機智和勇敢,給趙國爭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見趙國有這樣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趙國了。趙王看藺相如這么能干,就先封他為“大夫”,后封為上卿(相當于后來的宰相)。
當時,趙國還有一位老將軍叫廉頗。他是有功之臣,為趙國立了很大功勞,因此他很驕傲。趙王如此看重并提升藺相如,廉頗很不服氣,并對別人說:“我作為趙國的大將軍,歷年來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為國家立了多少功勞。他藺相如光憑一張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領,地位倒比我還高,怎能讓人忍受得了!我實在感到沒有臉見人了。”還怒氣沖沖地揚言道:“我要是碰著藺相如,要當面給他點兒難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樣!”
廉頗的這些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人,叫他們以后碰著廉頗手下的人,千萬要讓著點兒,不要和他們爭吵。以后,他自己坐車出門,只要聽說廉頗打前面來了,就叫馬車夫把車子趕到小巷子里,等廉頗過去了再走。
廉頗手下的人,看見上卿這么讓著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見了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們。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這個氣,就跟藺相如說:“您的地位比廉將軍高,他罵您,您反而躲著他,讓著他,他越發不把您放在眼里啦!這么下去,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心平氣和地問他們:“廉將軍跟秦王相比,哪一個厲害呢?”大伙兒說:“那當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說:“對呀!我見了秦王都不怕,難道還怕廉將軍嗎?要知道,秦國現在不敢來打趙國,就是因為國內文官武將一條心。我們兩人好比是兩只老虎,兩只老虎要是打起架來,不免有一只要受傷,甚至死掉,這就給秦國造成了進攻趙國的好機會。你們想想,國家的事兒要緊,還是私人的面子要緊?”
藺相如手下的人聽了這一番話,非常感動,以后看見廉頗手下的人,都小心謹慎,總是讓著他們。
藺相如的這番話,后來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慚愧極了。他脫掉一只袖子,露著肩膀,背了一根荊條,直奔藺相如家。藺相如連忙出來迎接廉頗。廉頗對著藺相如跪了下來,雙手捧著荊條,請藺相如鞭打自己。藺相如把荊條扔在地上,急忙用雙手扶起廉頗,給他穿好衣服,拉著他的手請他坐下。
藺相如和廉頗從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他們一文一武,同心協力為國家辦事,秦國因此更不敢欺侮趙國了。“負荊請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語,表示向別人道歉、承認錯誤的意思。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故事啟示】 廉頗與藺相如二人在歷史的舞臺上為后人上演了一出“將相和”的精彩大戲。這場戲啟示我們,做事要顧全大局,為大家著想;犯了錯誤也應該即時改正,做到寬容大度,知錯就改。人與人之間只有互相謙讓,才能國泰民安。一個國家如果起內訌,很容易給敵人可趁之機。唯有團結起來、同心協力對抗外敵,才會擊敗敵人,穩固政權,讓百姓安居樂業。也就是說,團結好了,才能一致對外,才不會被別人欺負。
【成語釋義】 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主動向人認錯賠罪,請求責罰。負,背著;荊,荊條,古時用來抽打犯人的刑具。
【活用例句】 小張知道自己錯怪女朋友了,連忙向她~。
【近義】 肉袒面縛
【反義】 興師問罪
上一篇:《豺狼當道》出處與譯文翻譯,成語故事《豺狼當道》意思解讀
下一篇:《負重致遠》出處與譯文翻譯,成語故事《負重致遠》意思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