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大不掉
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經常發生兼并戰爭,魯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的春天,楚靈王在申地(今河南南陽)設埋伏誘捕了蔡侯,不久又把他殺害了。接著,楚靈王派大將公子棄疾率兵包圍了蔡國,到了這年冬天就把蔡國滅掉了。然后,楚靈王任命公子棄疾為蔡公,掌管蔡地。
一天,楚靈王問大臣申無宇:“公子棄疾將蔡地治理得怎么樣啊?”申無宇說:“天底下只有父親最了解自己的兒子,也只有君王最了解自己的臣子。公子棄疾在蔡地政績卓著,做得很好。您的選擇是正確的。但是我聽人們說:‘在正常的情況下,和君王親近的人是不會任外職的,而從他國來的人也不應該擔任內官’,但是我國現在的情況是公子棄疾遠在蔡國,而鄭國的公子丹卻在我國官居要職,您應該好好想想這個問題,早點加以防范。”
楚靈公聽了之后就說:“我國周圍都有高大的城墻,雖然在國內有些人的封地面積很大,但我想應該不會對國都構成威脅,不會有什么問題的。”申無宇聽了之后非常無奈,因為實際情況是國內過大的分裂勢力已經威脅到楚靈公的統治,而他自己居然一點都察覺不到。見楚靈公還不明白現在的處境,申無宇只好直截了當地說:“鄭、宋、齊、衛都曾因封地勢力過大而發生動亂,魏國的蒲邑、戚邑就是兩個大封地,封地之主就憑借自己強大的勢力驅逐了衛獻公。獻公的城墻也和您的一樣高大,但是卻遭到了這樣的厄運,就是因為下屬的勢力太大之后就很難聽從君主的指揮。這就好比動物的尾巴,如果太大了,就不容易搖動;樹梢的枝葉如果過于茂盛就很容易導致整棵樹折斷。(原文為“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我想我說到這里您應該明白了吧。”
聽了申無宇的話,楚靈公這才明自自己現在的處境。
——《左傳·昭公十一年》
【故事啟示】 “尾大不掉”“樹大招風”,言簡意賅,道破把握分寸的重要性。在一個整體中,某個部分不能過大,否則勢必會影響到主體的權威。這是因為強者不甘于聽從弱者的指揮和差遣,沖突或叛亂自然不可避免。唐朝時期,地方節度使安祿山勢力強大后,就不再甘心受皇帝驅使,從而發動了“安史之亂”。因此,要保持事物在一定時期內的穩定狀態,就要注意把握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使事物的主體始終處于支配的地位。
【成語釋義】 尾巴太大,掉轉不靈。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調度。也比喻機構龐大,指揮不靈。掉,搖動。
【活用例句】 袁世凱擔心馮國璋“~”不是沒有道理的。
【接龍游戲】 尾大不掉→掉以輕心→心花怒放→放虎歸山→山高水低→低聲下氣→氣象萬千→千慮一得→得心應手→手無寸鐵→鐵樹開花→花言巧語→語重心長→長年累月→月白風清→清規戒律
上一篇:《爾虞我詐》出處與譯文翻譯,成語故事《爾虞我詐》意思解讀
下一篇:《居安思危》出處與譯文翻譯,成語故事《居安思危》意思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