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轍亂旗靡》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轍亂旗靡:zhé luàn qí mǐ
詞源: 《左傳·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 望其旗靡, 故逐之。”
詞由: 春秋時候的魯莊公十年 (公元前684年),齊、魯兩國交戰于長勺 (今山東萊蕪東北)。齊國的兵將來勢勇猛, 他們連擊三次鼓, 發動了三次進攻。魯軍嚴陣以待, 只守不攻, 頂住了齊軍的多次沖鋒, 他們銳氣受挫了, 士卒也精疲力盡了。這時, 魯國突然擊鼓發起了反擊, 以逸代勞的魯軍一鼓作氣, 殺得齊軍大敗而逃。魯莊公準備下令追擊敵人, 被謀士曹劌勸阻了。隨即, 曹劌下車察看齊軍潰退時留下的車輪的痕跡, 以及他們的軍旗丟棄的情況, 然后告知魯莊公說:“可以追趕了!”戰勝后, 魯莊公詢問了曹劌, 為什么先阻攔后即同意進擊的理由, 曹劌答道:“齊是個大國,要戒備他有伏兵呀! 后來我看到齊軍敗退時車輪的印跡雜亂無章, 丟下的旗幟亂七八糟, 他們是真的敗逃了, 于是才決定該追擊了。”
詞義: 車輪輾過的痕跡亂了, 戰旗倒下了。轍:車輪軋的痕跡。靡;倒下。形容狼狽敗逃。
書證: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在平壤和日軍第一次正式開戰, 被日軍殺得轍亂旗靡。”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文中指出了戰前的政治準備——取信于民, 敘述了利于轉入反攻的陣地——長勺, 敘述了利于開始反攻的時機——彼竭我盈之時,敘述了追擊開始的時機——轍亂旗靡之時。”
上一篇:成語《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郎潛白發》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