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未能免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未能免俗:wèi néng miǎn sú
詞源: 南朝·宋·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 “阮仲容, 步兵居道南, 諸阮居道北; 北阮皆富, 南阮貧。七月七日, 北阮盛曬衣, 皆紗羅錦綺; 仲容以竿掛大布犢鼻帷于中庭。人或怪之, 答曰:‘未能免俗, 聊復爾耳!’”
詞由: 晉朝時代的阮咸、阮籍都是著名的賢人學士。他們性格曠達,不拘禮法, 頗有“魏晉風度”歷史上流傳了許多關于他們的軼聞趣事。當時, 有七月七日曬衣的習俗。有一年的七月七, 阮咸就做了一樁令人發笑的事。事情是這樣的。阮家莊有條路把全莊一分為二, 住在路北的都是富貴之家, 住在路南的都很貧苦。七月七曬衣那天, 路北人家的衣服曬得到處都是, 而且盡是紗羅錦綺; 路南人家無衣可曬,阮咸就用竹竿挑了一個犢鼻(圍裙)曬在院子前。有人看了覺得好笑,阮咸卻若無其事地說:“尚未能免于世俗之情, 姑且這么應付應付吧!”
詞義: 不能擺脫自己不以為然的社會習俗。俗: 習俗。
書證: 金·元好問《被檄夜赴鄧州幕府》詩:“未能免俗私自笑, 豈不懷歸官有程。”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五回:“教訓兒子, 也極有義方。因此內外上下, 都有個賢名。只有一樣未能免俗之處,是最相信的菩薩。”魯迅《且介亭雜文·論俗人應避雅人》:“倘使揭穿了這謎底, 便是所謂‘殺風景’,也就是俗人, 而且帶累了雅人,使他雅不下去,‘未能免俗’了。”
上一篇:成語《木雞養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朱云折檻》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