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茍延殘喘》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茍延殘喘:gǒu yán cán chuǎn
詞源:明·馬中錫《東田文集·中山狼傳》:“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處囊中以茍延殘喘乎?異時倘得脫穎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詞由:東郭先生一早起來,收拾好行李,騎著驢上了路。他要到北方去找官做。走著,走著,東郭先生發現前面塵土飛揚,人馬喧囂,不知何故。正在他又驚又怕時,突然有只狼跑到他跟前,伸著脖子上氣不接下氣地哀求道:“先生一向濟困扶危,現在趙簡子正在追殺我,請先生讓我趕快躲在您的書袋里,使我垂危的生命得以暫且延續下去吧!有朝一日我出了頭,一定不忘先生的大恩大德。”東郭先生聽了這番話,起了憐憫之心,便把狼裝進了口袋。一會兒,趙簡子趕了上來,東郭先生騙他說沒看見狼。后來,狼從書袋里出來便露出吃人的本性,張牙舞爪地要吃東郭先生。正在危急之際,大路上來了一位老人,設計殺死了狼。
詞義:垂死前暫且延續喘息。茍:暫且;殘喘:垂死前的喘氣。比喻暫時勉強維持生存。
書證: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二:“宜春道:‘未死之人,茍延殘喘,連這碗素飯也是多吃的,還吃甚葷菜?”清·李伯元《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八回:“窮的當賣全無, 雖只區區四金,倒也不無小補,又可以茍延殘喘得好幾日了。”魯迅《二心集·“民族主義文學”的任務和運命》:“和主人一樣, 用一切手段,來壓迫無產階級,以茍延殘喘。”老舍《四世同堂》: “要用小娃娃去擋住侵略嗎?去洗刷一家人的茍延殘喘的恥辱嗎?”
上一篇:成語《舐糠及米》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萍水相逢》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