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床上安床》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床上安床:chuáng shàng ān chuáng
詞源: 北齊·顏之推 《顏氏家訓·序致》: “魏晉已來所著諸子, 理重事復, 遞相模效, 猶屋下架屋, 床上施床耳。”
詞由: 顏之推在這里講的是魏晉的文風不好。歷代以來, 各朝都出現很多人才, 就如魏晉初期,也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賢”,出了不少有才華的人。可是, 這時候的政治斗爭尖銳而又復雜, 而文人又不可能與政治斗爭絕緣,完全站在政治斗爭之外,這樣,就有很多文人而被殺了,曹操殺孔融,司馬炎殺嵇康就是有名的例子。文人生活在危在旦夕之中,他們寫文章就有所顧忌,因而出現兩個極端,不是趨炎附勢寫阿諛文字,就是逃世避俗做文字游戲。因此顏之推說:“魏晉以來的許多文人,寫的東西都是重復人家已經說過的話,相互模仿,這種文章一點價值也沒有。”
詞義:在床上面再安放床。比喻不必要的重復。原為“床上施床”,亦作“床上疊床”、“床上鋪床”。
書證:南朝·陳·姚最《續畫品·毛棱》:“右惠遠之子,便捷有余,真巧不足,善于布置,略不煩草,若比方諸父,床上安床。”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七:“問: ‘古人道:毗盧有師法、身有主,如何是毗盧師法、身主?’師曰:‘不可床上安床。’”魯迅《估〈學衡〉》:“姑不論其‘能’‘健’‘談’‘稱’,床上安床,‘扶噬之狀’,終于未記,而‘變色’的事,但‘資詼噱’,也可謂太遠于事情。”宋《二程全書·遺書十九》:“(揚雄)作《太玄》,本要明《易》,卻尤晦如《易》。其實無益,直屋下架屋、床上疊床。”唐·釋法琳《辯正論·品藻眾書》:“(梁武帝)于華林苑中纂要語七百二十卷,名之《遍略》,……又有《壽光苑》二百卷、《類苑》一百卷,終是周因殷禮,損益可知,名目雖殊,還廣前致,亦猶床上鋪床,屋下架屋也。”
上一篇:成語《幸災樂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開天辟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