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不知所云》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不知所云:bù zhī suǒ yún
詞源:三國·蜀漢·諸葛亮《前出師表》:“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詞由:諸葛亮,字孔明,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年幼時,隨叔父諸葛玄避亂荊州,在隆中過了十多年的“躬耕”隱居生活。公元二○七年,劉備“三顧茅廬”登門求教。諸葛亮詳盡地分析了當時的全國形勢,為劉備制定了“三分天下”,聯吳抗曹,逐步統一全國的政治、軍事路線。后來,諸葛亮幫助劉備取得荊、益兩州,建立了蜀漢政權,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劉備死后,諸葛亮又輔佐后主劉禪,以丞相身分主持軍國大事。他一面仍然與東吳結盟,一面南征孟獲,平定南中諸郡,以消除后顧之憂,然后充實軍備,練兵習武,積極準備北伐。公元二二七年,諸葛亮呈上給后主劉禪的奏表(即《前出師表》),在這篇奏表中,諸葛亮以敏銳的政治眼光,分析形勢,提出建議,規劃治國方略。他委婉而中懇地勸導后主,“不宜妄自菲薄”,而應勵精圖治;采取“親賢臣,遠小人”的用人路線;主張內外一體,賞罰嚴明,內修政治,外用甲兵,以完成先帝的未競之業,實現“興復漢室”,統一全國的政治目標。最后表明了自己辭別時的心情:“想到就要遠離陛下,我涕淚直流,痛哭失聲,不知道自己說的是些什么了。”
詞義:不知道說些什么。云:說。形容客人說話或作文時思想紊亂,語無倫次,使人摸不著頭腦。
書證:魯迅《花邊文學·序言》:“但那時可真厲害,這么說不可以,那么說又不成功,而且刪掉的地方,還不許留下空隙,要接起來,使作者自己來負吞吞吐吐,不知所云的責任。”魯迅《集外集拾遺·詩歌之敵》:“他對我們喜歡說洋話,使我們不知所云,然而看見洋人卻常說中國話。”
上一篇:成語《不由分說》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不脛而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