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從善如流》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從善如流:cóng shàn rú liú
詞源:《左傳·成公八年》:“楚師之還也,晉侵沈,獲沈子揖,初從知、范、韓也。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詩》曰:“愷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績矣。’”
詞由: 公元前585年楚軍攻打鄭國得勝, 晉軍前來相救, 楚軍怕吃虧, 就退走了。晉軍主帥欒書就去攻打楚國的盟友蔡國。楚軍即來相救。面對重新返回的楚軍, 打還是不打呢? 有兩種意見, 趙同、趙括主張打, 知莊子、范文子、韓獻之認為打是不利的。欒書聽取了后一種意見。第二年欒書趁楚不備, 出兵攻打蔡、沈, 大獲全勝。有人問欒書: 去年為什么不打? 欒書說:莊知子他們的意見是正確的, 因此我采納了。有人說: 欒書這個人能果斷而迅速地聽取正確意見, 做得恰當得很。
詞義: 聽從正確的意見快得就象水從高處流下來一樣。從: 聽從;善: 好的, 正確的; 如流: 象水從高處流下那么快。形容樂于接受別人提出的正確意見。
書證: 魯迅《馬上日記》: “‘八毛!’他也立刻懂得, 將五分錢讓去, 真是‘從善如流’, 有正人君子的風度。”
上一篇:成語《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以力服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