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中流擊楫》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中流擊楫:zhōng liú jī jí
詞源:《晉書·祖逖傳》:“(逖)仍將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
詞由:東晉時,北方胡人侵占了黃河一帶的中原之地。元帝司馬睿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兼豫州刺史,出師北征。但由于當時朝廷財力不足,元帝只給他一千個人的口糧,三千匹布,鎧甲等兵器都沒有,人馬也得由祖逖自己招募。在困境下,祖逖只得率領他原有的少量軍隊橫渡長江。船乘風破浪,航行至中流時,他慷慨地立下誓言道:“我祖逖如果不能平定中原, 收復失地, 而仍舊渡江回來, 那是決不會的, 有大江作證!”看到他壯烈激昂 的言辭, 眾部下沒有一個不慨嘆、感動的。
詞義: 在江河水流中拍擊船槳。楫: 撥水的槳。借喻光復祖國河山, 驅逐敵寇的雄心壯志。亦作“擊楫中流。”
書證: 宋·張孝祥《水調歌頭·聞采石戰勝》:“我欲乘風去, 擊楫誓中流。”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三出:“擊楫中流志莫移, 恢土宇復整華夷。”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十八出:“長江不限天南北, 擊楫中流看誓師。”
上一篇:成語《兩虎相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中西合璧》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