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潛移默化》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潛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
詞源: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卷二:“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于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詞由:南北朝北周文學家顏之推,是個博覽群書、見識頗廣、治家有道的人。他對家里的子女教訓道:人在年少的時候,思想、性格、習性等等都還沒有定型,這時特別要謹慎對待結交的朋友。因為在交游中,朋友的言笑舉動,隨時隨地會不知不覺地使你受到影響,逐漸起變化。你如果同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就會象到了芝蘭的房間,住得一久自己也有了芳香;如果與壞人在一起,就象進了賣咸魚的商店,呆的時間一長身上也就有了腥臭味。春秋時代的墨翟一看到染絲就悲傷了,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為絲可以染成黃色,可以染成黑色啊。
詞義:指人的思想、品性等由于外界條件的影響、感染,在不知不覺中逐漸起變化。潛:暗地里,不露形跡。默:無聲無息。
書證:清·龔自珍《龔自珍全集·與秦敦夫書》:“士大夫多瞻仰前輩一日,則胸中長一分邱壑;長一分邱壑,則去一分鄙陋;潛移默化,將來或出或處,所以益人家邦與移人風俗不少矣。”朱自清《民眾文學的討論》:“我的意思,民眾文學當有一種‘潛移默化’之功,以純正的博大的趣味,替代舊有讀物、戲劇等底不潔的、褊狹的趣味。”
上一篇:成語《滿城風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烹龍炮鳳》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