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懲一警百》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懲一警百:chéng yī jǐng bǎi
詞源:《漢書·尹翁歸傳》:“收取人必于秋冬課吏大會中,及出行縣,不以無事時。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
詞由:這是說的尹翁歸治理東海的事。東海所屬,社會不寧,可說是壞人當道。各縣也自行其事,郡府也管不著。尹翁歸被任為東海太守,一到任就了解情況,抓住問題的癥結。接著就采取斷然措施,逮捕黠吏豪民,按實際情況定他們的罪,罪重的就判死刑。尹翁歸選擇秋冬課吏大會這個時候抓人,為的是可以警告眾人。凡是他所抓的人。抓一個就能起到警告一批人的作用,無論官吏還是民眾,對他這樣做都很心服,而且恐懼得很, 自動地改正錯誤,從新做人。東海有一個大豪叫許仲孫,一直治不了他,尹翁歸就拿他開刀,判他死罪,這樣,東海就得到大治了。
詞義:懲處一個人以警戒一批人。懲:懲罰,懲處;警:警戒,同“做”。
書證:清·李寶嘉《官場現狀記》第五十六回:“既然拿到了槍手,兄弟今天定要懲一做百,讓眾人當面看看。”清·薛福成《庸庵筆記·咸豐季年三奸伏誅》:“用特懲一儆百,期于力振頹靡。”
上一篇:成語《慘淡經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打草驚蛇》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