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寢不安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寢不安席:qǐn bù ān xí
詞源:《戰國策·齊策五》:“秦王恐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令于境內,盡堞中為戰具,竟為守備,為死士置將,以待魏氏。”
詞由:戰國時,有位竭力游說六國聯合起來抗擊暴秦的策士叫蘇秦。一次,他到齊國見到了齊閔王,向齊王大談了治國之道。其中,他列舉了魏王上當的史實,說明單靠武力征服別人不行,重要的是要能有使別國勞民傷財、征戰不息的謀略,這樣,別國弱了,自己則壯大了。他說:“當年的魏國,擁有土地千里,帶甲利兵三十六萬,攻占了趙都邯鄲,圍困了定陽,又約會十二個諸侯,朝拜周天子,準備合力西攻秦國。秦王聽到這個消息,睡也睡不安心,吃飯總覺得不香,日夜盡力做迎戰的準備。衛鞅此時給秦王出了個點子,讓他自己出使魏國,勸說魏王先稱王稱霸,糾集十二諸侯攻齊伐楚,然后西取秦都,從而成就王業。正被勝利沖昏頭腦的魏王欣然采納了衛鞅意見。誰知,這一“宏圖”激怒了齊、楚等大國,不少諸侯也紛紛投奔齊國。齊國即起兵伐魏,一舉殺死魏國太子,秦國也趁機占據了西河之外的大片土地。魏國從此又走向衰落了。”
詞義:睡覺不著,連枕席也不得安心。寢:睡覺。形容有重重心事,睡不安寧。
書證: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上一篇:成語《安營下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寸木岑樓》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