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草草了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草草了事:cǎo cǎo liǎo shì
詞源: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九回:“子文滿心欲顯子玉之能,是日草草完事,終朝畢事,不戮一人。楚王曰:‘卿閱武而不戮一人,何以立威?’”
詞由:楚成王拜成得臣為大將伐齊,奪取了齊的陽谷,勝利回來。這時楚國的令尹是子文,年已老了。他看到成得臣有才能,就對楚王建議把自己的位置讓給他。楚王不同意他說:“我恨死了宋國,比恨齊國還厲害。成得臣替我報了齊仇, 那就請你為我報宋仇吧。等你勝利回來,那時就聽你的吧。”子文說:“我的才能比子玉差多了, 叫他去, 必定不會誤了你的事。”可楚王非叫子文去不可,命子文整頓軍隊,準備出發,可子文一心想使子玉在楚王面前顯一顯才能, 于是檢閱軍隊就草率從事,馬馬虎虎地檢閱一下。楚王說:你這樣能樹立威信嗎?”子文說:“要在軍隊中樹立威信, 非子玉不可。詞義: 草草從事, 馬馬虎虎地把事情辦完。草草: 急急忙忙; 了: 完畢,結束。
書證: 明·張居正 《答山東巡按何來山》: 。清文事實百年曠舉, 宜及仆在位, 務必一了百當, 若但草草了事,可惜此時,徒為虛文耳。”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回:“雖說僧經道懺, 吊祭供飯, 絡繹不絕,終是銀錢吝嗇, 誰肯踴躍, 不過草草了事。”
上一篇:成語《萇弘化碧》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落花流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