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敬恭桑梓》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敬恭桑梓:jìng gōng sāng zǐ
詞源: 《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 必恭敬之。靡瞻匪父, 靡依匪母。不屬于毛, 不罹于里? 天之生我, 我辰安在?”
詞由: 周宣王時, 有個賢臣叫尹吉甫, 他為宣王中興立了較大的功勛。他的妻子死了, 續娶了一個后妻。前妻生了個兒子叫尹伯奇,這個后妻老是在尹吉甫面前說兒子的壞話。尹吉甫一怒之下, 就把兒子逐出家門。尹伯奇感到很委屈, 自己沒有什么過錯, 可卻被逐, 因而寫了《小弁》, 發抒胸懷, 想到宅旁常栽的桑樹、梓樹, 我總是畢恭畢敬的。我是多么尊敬父親啊, 又是多么依戀母親。可是我卻既得不到父親的愛, 又得不到母親的親。上天讓我生下來, 我的命運為什么又這樣不好呢。后來尹吉甫知道了真相, 把兒子接了回去, 同時也懲治了后妻。
詞義: 對宅旁的桑樹梓樹是畢恭畢敬的。敬: 尊敬, 熱愛;恭:尊重,敬重; 桑梓: 古時家宅旁常栽的樹木, 用來比喻家鄉。表示對故鄉或故鄉人們的敬愛。朱熹注:“桑梓,二木, 古時五畝之宅,樹之墻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
書證: 明·王世貞 《鳴鳳記》 第二十九出: “豈孩兒未曾恭敬桑梓?”清·曾樸《孽海花》 第七回: “富貴還鄉, 格外要敬恭桑梓, 也是霽青一點厚道。”
上一篇:成語《放虎歸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文質彬彬》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