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夸父追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夸父追日:kuā fù zhuī rì
詞源:“《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口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詞由:夸父是古時神話中的一個英雄人物。他身材高大,力大無比,但性情卻和平善良。他為了追求光明,就拼命地追太陽。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如風馳電掣般向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直追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看見火紅的太陽,高興極了,趕忙伸手去捉住它。可是他熱得太厲害,口渴得要命,便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水的水,一會兒,兩條河的水都被他喝干了。但仍口渴不止。于是他又往北方跑,想去喝大澤里的水。誰知還沒有達到目的地,他就渴死在途中了。臨死時,他把手杖丟在路旁,那手杖落處,立刻化作一片綠蔭蔭、鮮果累累的桃林,給后來追求光明的人解渴。
詞義:夸父拼命追趕太陽??涓福汗糯鷤髡f中人名。形容人們征服自然的堅強決心。亦比喻自不量力。
書證:毛澤東《矛盾論》:“神話中的許多變化,例如《山海經》中所說的‘夸父追日’……等等,這種神話中所說的矛盾的互相變化,乃是無數復雜的現實矛盾的互相變化對于人們所引起的一種幼稚的、主觀幻想的變化,并不是具體的矛盾所表現出來的具體的變化。”
上一篇:成語《大喜過望》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奪胎換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