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qǔ zhī bù jìn , yòng zhī bù jié
詞源: 宋·蘇軾《前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 與山間之明月……取之無禁, 用之不竭。”
詞由: 公元1082年7月,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被貶到黃州 (今湖北黃岡) 當?shù)胤焦佟R淮危?他同老朋友到黃州的風景勝地赤鼻磯游覽。那天夜里, 明月當空, 他們劃著一條小船, 漂蕩在茫茫的長江江面上。其中有位朋友觸景生情, 忽然憂傷地感嘆人生的短暫, 幻想要與天上的明月一起永存。蘇軾聽后便開導他說:“天地間的萬物都各有其歸屬, 假如不是我應該得到的, 哪怕一絲一毫也不想去占有它。只有這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耳朵聽見的就是聲音,眼睛看到的就是顏色。要取這些東西沒有誰來禁止,要用它也用不完。這是大自然賜予的無窮無盡的寶藏, 我和你都可以共同享受啊。”詞義: 取它取不盡, 用它用不完。竭: 盡、完。形容非常豐富。
書證: 毛澤東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人民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 ……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上一篇:成語《及瓜而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口尚乳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