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竹杖化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竹杖化龍:zhú zhàng huà lóng
詞源:晉·葛洪《神仙傳·壺公》:“(費長房)憂不得到家,公以一竹杖與之曰:“但騎此得到家耳。”房騎竹杖辭去,忽如睡覺,已到家……所騎竹杖棄葛陂中,視之,乃青龍耳。”
詞由:漢朝時候,有一個人姓費名長房。他十分迷戀傳說中的玉宇瓊閣,長生不老的神仙。他聽說有位名師壺公,傳授仙道,于是便求學去了。過了一段時間,他又想起家鄉來了。請求歸去吧,又憂愁路遠假期短,來不及。壺公得知后給了他一根竹杖,說:“你騎上它就可到家了。”費長房照著跨上竹杖,即飄然而去;忽如一覺醒來,人已到了家。費長房把竹杖投棄在家門附近的葛麻中,一看,這竹杖變成一條青龍了。
詞義:竹杖化作一條青龍。稱贊竹杖之好。亦比喻得道成仙,或借指仙人道者。亦作“竹杖成龍”、“杖化龍”、“杖化”。
書證:唐·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蘋風入馭來應易,竹杖成龍去不難。”唐·杜甫《桃竹杖引贈章留后》:“杖兮杖兮,爾之生也甚正直,慎勿見水踴躍學變化為龍。”唐·白居易《黑龍飲渭賦》:“聞茂先之劍飛,見長房之杖化。”宋·陸游《道室雜詠》:“舄化雙鳧杖化龍,云山回首不知重。”
上一篇:成語《竹頭木屑》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笑里藏刀》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