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死而無悔》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死而無悔:sǐ ér wú huǐ
詞源:《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詞由: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學生顏淵和子路一道去郊外漫步,三人邊行邊聊。顏淵說:“天下如果有人采納我的政治主張,任用我,我就竭盡全力去實現我的政治主張。天下如果沒有人任用我,我就把自己的政治主張珍藏起來。”孔子稱贊說:“顏回的想法跟我一樣。”子路在一旁聽到老師稱贊顏淵, 也想得到老師的表揚, 于是說:“老師如果讓你帶上三萬七千五百個戰士去打仗,那么你愿意帶哪個同學一同去呢?”子路自以為力氣很大, 估計老師一定會說帶上象他子路這樣的人去。可是, 孔子卻說:“即使能赤手空拳逮住老虎,赤了腳能渡過大河,白白送了命也不知道后悔的人, 我也不許他跟我同去。我要帶的是那種遇事能深思熟慮, 并且把事情辦成功的人。”子路聽了孔子的話, 臉上露出了慚愧的神色。
詞義: 即使送了性命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堅定, 絕不后悔。亦作“死而無怨。”
書證:元·曾瑞卿《留鞋記》第四折:“咱兩個得成雙死而無怨。”《元曲選·關漢卿<蝴蝶夢>三》:“豈不聞殺人償命, 罪而當刑, 死而無怨。”
上一篇:成語《楚材晉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水火之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