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彰明較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彰明較著:zhāng míng jiǎo zhù
詞源:《史記·伯夷列傳》:“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p>
詞由:商代,孤竹國(在今河北盧龍)國君有兩個兒子,一個叫伯夷,一個叫叔齊。周武王伐商紂得勝后,這兩個人不吃周朝的糧食,最后餓死在首陽山(今山西永濟南)。有人說:“上天對人沒有偏私,總是贊助善良人的?!睗h代司馬遷對這種說法有疑問,因此舉出了特別明顯的事例證明它的不是。他說:伯夷、叔齊為商朝堅持節義,品行可謂高潔,最后竟會餓死!還有,孔子得意七十二門生中,唯有顏淵最受孔夫子的稱譽,但顏淵常遭貧困,有時連糟糠都吃不飽,終于過早地離開了人間。盜跖成天殺害無辜,殘暴兇狠,聚集黨徒幾千人,橫行天下,竟得以壽終。說上天總是贊助好人的,是這樣呢,還是不是呢?
詞義:形容非常明顯,很容易看出來。彰、明、較、著:都是明顯的意思。
書證:清·張春帆《宦?!返诹兀骸皬那斑€是偷偷摸摸的,如今竟是彰明較著的奉了憲諭開起賭來。”魯迅《花邊文學·安貧樂道法》:事實是毫無情面的東西,它能將空言打得粉碎。有這么的彰明較著,其實,據我的愚見,是大可以不必再玩‘之乎者也’了——橫豎永遠是沒有用的。”
上一篇:成語《形銷骨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徐娘半老》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