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滄海一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滄海一粟:cāng hǎi yī sù
詞源:宋·蘇軾《前赤壁賦》:“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zhǎng)江之無窮。”詞由:公元1082年7月16日,蘇軾和客人駕著小船到赤壁游覽。面對(duì)微風(fēng)、明月,一邊喝酒,一邊朗誦《詩經(jīng)》中的篇章,快樂之極。酒喝到最高興的時(shí)候,就唱了起來,客人也吹起簫來和著。唱著、吹著,駕小船的寡婦哭泣起來了。蘇軾憂愁起來,問客人說:“這是為什么呢?’客人說:“我們今天游赤壁,想曹操是一代英雄,現(xiàn)在又在哪里呢?況且我和你在這江渚之上, 以魚蝦為伴侶, 和麋鹿交朋友, 就象蜉蝣一樣寄身于天地之間, 想自己也不過是象大海中的一粒糧食。長(zhǎng)江茫茫無窮盡, 我們的一生又何其短暫啊! 想到這里, 怎么不使人悲嘆呢?”
詞義: 大海中的一粒糧食。粟: 谷子, 即小米。比喻十分渺小。
書證: 陳毅《感事書懷·五古》:“吁嗟我與汝,滄海之一粟。”杜漸《書海夜航》: “他死后出版的全集就有四十卷, 因此我所讀到的二十篇英譯本, 在他全部著作中, 真是滄海一粟, 只能見其一斑, 難睹全豹的。”
上一篇:成語《求之不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泰山壓卵》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