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形容枯槁》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形容枯槁:xíng róng kū gāo
詞源:戰國·楚·屈原《漁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譯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行故至于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詞由:這是屈原寫自己被放逐以后的情況。屈原被放逐離開了朝庭,在江河之地行走,在湖澤的岸邊吟誦詩篇,以發抒愛國忠君的心意。臉上的神色很不好看,身體也瘦得不象個樣子,就象枯干了的木頭。有一位漁夫看到了就問他:“你不是我們楚國的三閭大夫嗎?為什么成了這個樣子了呢?”屈原回答他說:“朝廷之中都糊涂得很,只有我是清醒的;大家都隨聲附和,只有我總是提出意見,所以我才被放逐到這里來的呀!”
詞義:身體瘦得象枯干了的木頭。形:身子;容:樣子,容貌。形容一個人消瘦得不象個樣子。
書證:《戰國策·秦策一》:“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贏縢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犂黑,狀有歸色。”鄒韜奮《華美窗帷的后面》:“人雖長得好象中國十六七歲的女子那樣大,但因貧困的結果,面色黃而蒼白, 形容枯槁, 衣服單薄而破舊。”
上一篇:成語《張良借箸》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得意洋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