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切齒拊心》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切齒拊心:qiē chǐ fǔ xīn
詞源:《戰國策·燕策三》:“此臣之日夜切齒拊心也,今乃得聞教。”詞由:燕太子丹在秦國作人質時逃跑回到了燕國后,秦國大將王翦攻破了趙國,前鋒已打到了燕國南邊國境。太子丹請來了荊軻,共商對策。荊軻說:“聽說秦王懸賞捉拿樊于期將軍,誰捉到了賜金千斤,封侯萬戶。現在樊將軍避難在燕國,如果我拿樊于期的腦袋和燕國督亢的地圖獻給秦王,他一定會非常高興地接見我,我就趁機刺殺秦王,以報答太子的恩惠。”太子丹不忍心這么做。荊軻就私下去見樊于期,介紹了自己既可以解燕國之患,又可以為樊將軍報深仇的辦法。父母宗族都被秦王斬盡殺絕的樊于期聽了,淚如泉涌,卷起袖子,湊近荊軻:說“這是我白天黑夜咬牙捶胸的恨事啊! 原本不知如何能雪此恨,如今才聆聽了你的教誨。于是, 就拔劍自刎了。
詞義: 咬牙切齒,用手捶胸。拊心:拍胸。形容憤恨到了極點。亦作“切齒腐心”、“切齒痛心”。
書證: 《史記·刺客列傳》:“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七回: “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而恨其無策也, 今乃得聞明教。”
上一篇:成語《切磋琢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芻蕘之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