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了如指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了如指掌:liǎo rú zhǐ zhǎng
詞源:《論語·八佾》:“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詞由:孔子是個等級觀念較強的人,對諸侯、卿大夫越級行禮表示極大不滿。卿大夫季氏越級用天子的禮樂“舞于庭”,他十分憤慨;魯國國君越級用天子的“樂禮”,他氣得連看也不去看。當有人請教他關于“禘祭”的理論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我不知道。知道的人對于治理天下,就象把東西放在這里一樣的容易。’一邊說,一邊指著自己的手掌。”
詞義:對情況的了解就象指著掌上的東西給人看一樣。了:了解,明白;指掌:指著手掌。比喻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亦作“了若指掌”。
書證:《宋史·道學傳序》:“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清·許旭《閩中紀略》:“洋洋二千余言矣,大抵首事勢, 次糧餉, 次兵將, 次間諜, 次外國,聚米畫沙,了如指掌。”聞一多《冬夜評論》:“只這一相形之下, 美丑高低, 便了如指掌了。”郭沫若 《洪波曲·學生時代·今津紀游》: “一到下山, 就好象在滑冰的一樣, 周圍的景色應接不暇, 來時的道路亦了如指掌。”
上一篇:成語《乘堅策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爭先恐后》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