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雄雞斷尾》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雄雞斷尾:xióng jī duàn wěi
詞源: 《左傳·昭公二十二年》:“賓孟適郊, 見雄雞自斷其尾。問之,侍者曰:‘自憚其犧也。’遽歸告王,且曰:‘雞其憚為人用乎, 人異于是。犧者, 實用人, 人犧實難, 己犧何害。’王弗應。”
詞由: 王子朝是周景王的庶長子,賓孟是王子朝的老師, 兩人都深得周景王的寵信。有一個大臣叫劉狄, 看到王子朝有野心, 賓孟是幫兇,就準備除掉這兩個人。有一天,賓孟到郊外去, 看到一只雄雞, 把自己的尾巴啄斷, 賓孟問跟從的人, 這是怎么回事。跟從的人說:“它怕送到宗廟去作祭品,所以先自己殘毀掉。”賓孟立刻告訴周景王,說:“雞懼怕為人所用, 人可不是這樣。假如寵信的人招致禍害, 對他自己倒沒有什么關系, 而對寵信他的人就有影響了。”暗示周景王早日確定王子朝的繼承權。
詞義:雄雞因為怕被人用來做祭祀的祭品,而自己先殘害身體。比喻憂讒畏譏,怕被別人禍害而自己傷害自己。
書證:宋·蘇軾《僧爽白雞》:“斷尾雄雞本畏烹,年來聽法伴修行。”
上一篇:成語《除舊布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雷霆萬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