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秤薪而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秤薪而爨:chèng xīn ér cuàn
詞源:漢·劉向《淮南子·泰族訓》:“蓼菜成行,甂甌有堤,秤薪而爨,數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
詞由:這是一個虛構的生活要事,是違背生活常識的。作者用這一違背生活常識的事,來說明“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的道理。取米燒飯,是我們生活中一天三餐都要做的事。要燒飯先取米,怎么取米呢?就是用一個盛具取來,佔量一下,大致夠吃,就行了;燒飯呢,捧一束柴草來,管它多少,只要把飯燒好就是。假如有這樣一個人,取米時要把米粒數一數,柴草也秤一秤燒,人們一定是要笑話他的。笑他什么呢?笑他精明得不是地方,笑他在這方面化時間、費精力,實在不值得。
詞義:把柴草秤一秤拿去燒飯。薪:柴草;爨:燒火煮飯。比喻在瑣碎小事方面顯得極為精明,亦比喻生活貧困或過于吝嗇。亦作“稱柴而爨”。
書證:唐·《朝野僉載》:“韋莊頗讀書,數米而飲,秤薪而爨,炙少一臠而覺之。”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五:“積財聚谷,日不暇給。真個是數米而飲,稱柴而爨。”
上一篇:成語《短兵相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竊位素餐》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