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登壇拜將》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登壇拜將:dēng tán bài jiàng
詞源: 《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欲拜韓信為將, 何曰:‘雖為將, 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必欲拜之, 擇良日,齋戒,設壇場, 具禮, 乃可耳。’王許之。”詞由: 楚、漢相爭時, 淮陽 (江蘇淮陰)人韓信棄楚投奔了漢王劉邦。又由于漢王也不信任他,他又溜了。蕭何很器重韓信, 連夜把韓信追了回來,并再次勸漢王重用他,否則,他還會走的。漢王想拜他為大將,這時蕭何又說:“您王真想拜他, 應該選擇個好日子, 沐浴齋戒, 筑個高臺, 備好禮品, 這樣才使人心悅誠服!”漢王最后終于同意了。劉邦的部下聽了這一消息, 還以為都將受賞了, 誰知, 登壇拜的大將竟是不知名的韓信。
詞義: 登上壇場, 拜封為大將。表示以隆重儀式授予或尊擁某人為將領。亦作“筑壇拜將”。
書證:宋·王十朋《送曹大夫赴行在所》: “登壇拜將預指曰, 看君舉手清風濤。”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四折:“計將安在?小生當筑壇拜將。”
上一篇:成語《畫餅充饑》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百發百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