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尋章摘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尋章摘句:xún zhāng zhāi jù
詞源: 《三國志·吳志·孫權傳》:“遣都尉趙咨使魏?!迸崴芍⒁秴菚罚?“咨曰: ‘吳王浮江萬艘,帶甲百萬, 任賢使能, 志存經略, 雖有余閑, 博覽書傳歷史, 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p>
詞由: 在劉備興兵伐吳時, 孫權派都尉趙咨到魏國去求救。這時正是曹丕得意之時, 廢了漢獻帝自己做了帝王, 魏處于強盛時刻, 因此就輕視孫權。見到趙咨, 就問:“吳王還有點才學嗎?”趙咨說: “吳王既有武才, 又有文才。他手下有兵百萬, 戰船萬艘, 將帥都是有本領的。他有遠大的志向, 有了一點空閑就看書學習, 書讀得多, 又能讀進去, 不象一些書呆子讀書只會尋章摘句, 背誦一些詞句。”
詞義: 讀書時搜集、摘錄其中漂亮的詞句, 對文章不作深入的研究。尋: 尋找, 搜尋; 摘: 摘錄、摘抄。指讀書只限于對表面文字的推求,背誦。
書證: 唐·李賀《南園》:“尋章摘句老雕蟲, 曉月當簾掛月弓?!泵鳌ち_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尋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興邦立事?”
上一篇:成語《孺子可教》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封豕長蛇》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