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先聲奪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先聲奪人:xiān shēng duó rén
詞源:《左傳·宣公十二年》:“孫叔曰:‘進之。寧我薄人,無人薄我。詩云:“元戎十乘,以先啟行。”先人也。《軍志》曰:“先人有奪人之心”,薄之也。’遂疾進師,車馳卒奔,乘晉軍。”
詞由:公元前597年,晉師以荀林父為帥攻楚救鄭,鄭已降楚,因此準備與楚議和。可是,晉軍中的魏晉、趙旃卻非要挑起晉楚互戰(zhàn)不可,兩人請求去楚軍召盟,實際卻是挑起楚軍攻戰(zhàn)。晉軍受了點損失,于是便向楚軍進兵,楚軍怕楚王被晉軍包圍,便想退兵,可孫叔敖不同意,說:應當進擊。他引用《詩經(jīng)》和《軍志》說,我們軍隊裝備強,將士多,就占了優(yōu)勢;而“先人有奪人之心”,即有奪敵之戰(zhàn)心,我們可立即向晉軍進迫。戰(zhàn)斗結(jié)果是,楚勝晉敗。這就是歷史上的“邲之戰(zhàn)”。
詞義:先張揚自己的聲威,以摧折敵人的士氣。
書證: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章:“他相信自己的做事練達和軍事才能都比熊文燦高明得多,加上皇上的寵信,更加上以輔臣之尊,未出師就“先聲奪人’,成功是有指望的。”
上一篇:成語《傾家蕩產(chǎn)》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兔死狗烹》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