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樂不可支》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樂不可支:lè bù kě zhī
詞源:《后漢書·張堪傳》:“拜漁陽太守, ……乃于狐奴開稻田八千余頃, 勸民耕種, 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無附枝, 麥穗兩岐。張君為政, 樂不可支。’”
詞由: 東漢張堪, 很受光武帝劉秀的器重, 公元38年, 拜為漁陽太守。他在任內, 賞罰分明, 說到做到。有一次, 匈奴派萬余騎兵來騷擾, 張堪率幾千人就把匈奴打得大敗。有了安寧的環境, 張堪就鼓勵農民開墾出稻田八千多頃, 還動員老百姓栽桑養蠶, 使當地人民逐漸富裕了起來。有人編了一首歌謠來歌頌他:桑樹長得很好,沒有不肯長葉的枝條。麥子長得又好,甚至抽出雙穗來了。張堪治理政事真是好呀,人民豐衣足食, 日子過得再歡樂也沒有了。
詞義:快樂到了不能撐持的地步。支:撐持。形容快樂到了極點。
書證: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四回:“蘭言夫子聽了寶云夫子之話,正中心懷,樂不可支,如何肯去攔阻?!鼻濉だ顚毤巍豆賵霈F形記》第三十五回:“有些扯順風旗的,亦就一口一聲的觀察。唐二亂子更覺樂不可支?!?
上一篇:成語《臨淵羨魚》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五日京兆》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