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轉戰千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轉戰千里:zhuǎn zhàn qiān lǐ
詞源: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轉斗千里, 矢盡道窮, 救兵不至,士卒死傷如積。”
詞山: 漢武帝時, 李陵出擊北方的匈奴, 終因勢孤力單, 最后被胡人生俘, 投降了敵人。太史令司馬遷由于為李陵的投降說了幾句公道話, 被漢武帝處以宮刑。后來, 司馬遷在給他的好友任安 (字少卿)的信中又談到了李陵投降前英勇殺敵的事。信中指出: 他與李陵平素交往一般,但看到李陵確是能自守節操的出眾人物。那次出征匈奴,只帶五千兵,深入胡地,與匈奴的軍隊連戰十幾天,所殺敵人超過了自己軍隊的人數,使胡人的頭子都震驚了。后來胡人集中了強弓硬弩,重重圍困漢軍。李陵東沖西突,轉輾千里,直至箭矢已盡,無路可走,而救兵又不至時才投降,并準備一有機會,立功而回的。
詞義:東征西討,連續作戰,經歷了很長的路程。原作:“轉斗千里。”
書證:《后漢書·吳漢傳》:“吾共諸君逾越險阻,轉戰千里,所在斬獲,遂深入敵地,至其城下。”
上一篇:成語《足不出戶》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輕車熟路》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