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自告奮勇》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自告奮勇:zì gào fèn yǒng
詞源: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三回:“這饒守原本只有這一個兒子;因為上頭提倡游學,所以他自告奮勇,情愿自備資斧,叫兒子出洋。”
詞由:清代末期,到外洋去游學的風氣盛行。那班有錢有勢的官僚地主,競相讓兒子出國鍍金。安徽有個安慶知府叫饒守的,自己是望六(近六十歲)之人了,膝下只有一個十八歲的寶貝兒子,素來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新近,娶了個老婆,恩愛得難舍難分。可饒知府聽到皇上提倡游學,就自告奮勇,情愿自己出錢,叫兒子出洋。出發的吉時已到,要給兒子剪辮子,脫去官衣官帽,改穿一身便衣……這時,饒老頭子又止不住兩淚交流了。
詞義: 自己積極主動, 鼓起勇氣(要求承擔某項事務)。告: 表示。
書證: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五回: “海軍必要個有膽識不怕死的人, 何太真既然自告奮勇, 何妨利用他的朝氣?”曲波《林海雪原》三十六:“好心的漁戶自告奮勇, 選拔了五十多名上等青年獵手, 披弓帶箭前去尋找。”
上一篇:成語《膽大如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自慚形穢》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