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執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執鞭:zhí biān
詞源:《論語·述而》:“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詞由:孔夫子常常談論富貴的事情。有一次他講道:“財富如果可以求得的話,就是做拿了皮鞭、維持交易市場的守門人,我也肯干。”這話粗看起來,似乎孔子也是個十分貪財的人了,實際上怎樣呢?在《論語·里仁》中他就說過:發大財,這是人人所盼望的,但如果不用正當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是不會接受的。一個君子拋棄了仁德去撈錢財,那怎樣去成就他的名聲呢?這些話告訴人們,孔子的看法是正確的:在舊社會里,誰都想發財,這是天經地義的,但必須通過正當的手段取得錢財,比如執鞭也行,而斷不可喪天害理,撈取不義之財。
詞義:拿著鞭子。執:拿。后表示對人十分敬仰,愿意聽從他調遷,為他效勞。
書證:《史記·管晏傳贊》:“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愿將軍不棄,收為步卒,早晚執鞭隨鐙,死亦甘心。”
上一篇:成語《戰戰兢兢》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折沖千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