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張儀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張儀舌:zhāng yí shé
詞源:《史記·張儀列傳》:“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答曰:‘舌在也。’儀曰:‘足矣。’”
詞由: 戰國時候, 有個出名的游說家叫張儀。他年輕時求學一結業,就東奔西走, 游說諸侯。有一次他到了楚國, 恰好楚國丞相的玉璧失竊了。丞相的門人熟知張儀是個窮鬼,品行也不好,認定這丞相的璧是他偷走的,于是馬上把他抓來,鞭笞了幾百下,然后才把他放了。張儀回到家里,他妻子看著丈夫身上的傷痕流著眼淚勸告道:如果你不讀書游說,怎么會蒙受這樣的恥辱呀!張儀對妻子說:別的不管了,你先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他妻子隨即說舌頭還在,這時,張儀精神一振地說:“這就好了!”
詞義:張儀的舌頭還在,仍可游說諸侯。后用以表示仍有進取的資本或條件。
書證:唐·李白《贈崔侍御》:“笑吐張儀舌,愁為莊舄吟。”唐·元稹《獻滎陽公詩五十韻》:“儀舌忻猶在,舒帷誓不蹇。”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耳垂無伯樂,舌在有張儀。”
上一篇:成語《引而不發》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張冠李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