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貪天之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貪天之功:tān tiān zhī gōng
詞源:《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cái),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詞由:春秋時(shí)期,晉國的貴族介之推跟隨晉文公流亡國外,為晉文公回國掌握政權(quán)出了很大的氣力。晉文公回國掌權(quán)后,為了感謝跟隨他流亡的人員, 便普遍給以賞賜和提拔, 但隨從中唯有介之推不愿接受賞賜。在他看來, 晉文公之所以得晉國, “實(shí)天置之”, 并非他的功勞。他說:“偷人家的錢財(cái)都叫做強(qiáng)盜, 何況把上天的功勞作為自己的功勞呢?”
詞義: 把上天的功勞說成是自己的力量。貪: 貪圖; 天: 古時(shí)以為天是萬物的主宰。比喻把他人的功勞歸于自己。亦作“貪天功”。
書證: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七回:“吾寧終身織屨, 不敢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也。”清·陳忱 《水滸后傳》第三十四回:“豈敢貪天之功, 遂爾僭妄!”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張鴻漸》: “勝則人人貪天功, 一敗則紛然瓦解。”
上一篇:成語《貪多務(wù)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貪小失大》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