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吠形吠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吠形吠聲:fèi xíng fèi shēng
詞源:漢·王符《潛夫論·賢難》:“諺云:‘一犬吠形,一犬吠聲。’”
詞由:一只狗偶然“汪汪”一叫,許多狗聽到了,就會“汪汪汪汪”地一起亂叫起來。這第一只狗,也許果真看見了些什么可疑的人或其他東西,所以大驚小怪地叫了起來。而別的那些狗,卻往往什么也沒有看見,不過是跟著瞎嚷嚷罷了。有個諺語“一犬吠形,百犬吠聲”,就是說的這個意思。
詞義:一只狗看到點影子叫了起來,許多狗也跟著亂叫。吠:狗叫“形:影子。比喻不了解事情真相,聽到一點什么就盲目附和,亦作“吠影吠聲。”
書證: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七:“貪繆之相,誤國殄民,逐之已晚,亦曰為內侍翻本也。一犬吠形,百犬吠聲,向者李昂英直前秦札嘗謂天錫為方叔私人矣。”魯迅《致楊霽云》信:“叭兒們何嘗知道什么是民族主義,又何嘗要想到民族,只要一吠有骨頭吃,便吠影吠聲了。”
上一篇:成語《向平愿了》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吹彈得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