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牛尊師宅看牡丹》詠牡丹詩鑒賞
段成式
洞里仙春日更長,翠叢風翦紫霞芳。
若為蕭史通家客,情愿扛壺入醉鄉。
詩題中的“尊師”,系對道士的敬稱。唐齊已《經吳平觀》詩云:“老鶴心何待,尊師鬢已乾。”牛尊師名與事跡俱已失考。這首小詩寫詩人在一個暮春的日子,到牛尊師的道觀里觀賞盛開的牡丹,興致盎然,并由此觸發了欲成仙得道的奇妙遐想。
首句,說牛尊師宅別有洞天,神仙府第春意蕩漾,仿佛覺得春日也更長了。這就傳達了詩人極其新鮮、愉悅的感覺。
次句言在春風的剪裁、陶冶下,翠綠色的花叢里芳氣襲人,艷麗的紫牡丹更發出誘人的幽香。“花不醉人人自醉”,有這句承上啟下,詩人便有機展開了下聯中神奇的聯想和議論。句中“翦”同“剪”。“風翦”即春風象剪刀般裁剪、輕拂花叢。此出自唐詩人賀知章《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一比喻新奇、貼切,將被人們視為無形不可捉摸的春風形象化描繪出來。但詩人并未簡單模仿賀詩,而以“翠叢風翦紫霞芳”一句,簡練、傳神地繪寫了春風化育萬物及其感人的形象特征。雖時已暮春,但詩人感覺牛尊師宅里春日更長,似仍在初春時節,故化用之。正是“風翦”裁制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新妝,給洞天仙府增添了絢麗的色彩和馨香。“風翦”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給予人們的美的啟示。“紫霞”,原指紫色的彩霞。李白《寄王屋山人》:“我昔東海上,嶗山餐紫霞。”“紫霞芳”,廣義泛指紫霞色彩的百花香氣濃烈,狹義則喻指名貴的紫牡丹芬芳馥郁。這里兩義都含,照應、點題。南北朝以來,紫為貴官公服顏色,有朱紫、金紫等稱。唐代三品官職以上始得服紫,牽連及于花草,紫牡丹身價也因此高貴起來。牡丹是著名觀賞植物,為唐人心目中名花之首,紫牡丹則為同屬諸品種中之冠。“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新開紫牡丹”(盧綸《裴給事宅白牡丹》便反映了當時的風氣。從段詩中可見,作者對紫牡丹也是倍加贊賞的。
三、四句,詩人設想自己如果成為蕭史仙家的座上佳賓,成仙得道,情愿舉壺酣飲,一醉進入夢鄉。蕭史,傳說為春秋時代人,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為作鳳臺以居。一夕蕭史吹簫引鳳,與弄玉共升天仙而去。“通家”一曰世代有交誼之家,一謂姻親,兩義俱通。扛壺,即舉壺。
詩人與李商隱、溫庭筠齊名,詩風艷麗。這首小詩亦然,寫得纏綿宛轉,情真意摯。前兩句著意描寫牛尊師宅里百花競開,突出牡丹中的代表紫牡丹尤為芬香怡人。作者雖未細繪牡丹形貌如何動人,而以“仙春”、“翠叢”、“紫霞芳”等烘托、渲染,其美、盛之狀自見,且令人自然想到,春風沐浴、催化了牡丹,它和一切受到侵潤、化育的美物也在裝扮著“仙春”,使“春日更長”。在這春意長駐、景色綺麗的洞天福地中,詩人禁不住留連駐足,嘆為觀止,恍惚進入仙境。詩篇的后兩句是承接上聯自然而作的遐想,又是形象化的議論。詩人歌贊艷麗的牡丹,留戀這神仙般的美好境界,以至觸發對仙道的強烈向往,大醉方休,突出表現了他對美的憧憬、追求,自也隱寓了對人世間污濁不堪的厭惡、未能一酬生平志向的苦悶及欲求從中超脫的愿望。
上一篇:韓琮《詠牡丹未開者》詠牡丹詩賞析
下一篇:周繇《看牡丹贈段成式》詠牡丹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