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危機變成轉機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過:“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明代劉伯溫說:“蓄極則泄,悶極則達,熱極則風,壅極則通。”這些古圣先賢的話無不在說明一個道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危機發展到了頂點,就是轉機的開始。
美國亞拉巴馬州恩特曾穎鎮的公共廣場上,有一座高大的紀念碑,這是為一種農田害蟲——象鼻蟲所立,碑身上刻著金色大字:深深感謝象鼻蟲在繁榮經濟方面所做的貢獻。人們為什么會為害蟲樹碑?這里面有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1910年,一場嚴重的象鼻蟲災害席卷了亞拉巴馬州,蟲子所到之處棉田全部被毀,棉農一無所獲。看著顆粒無收的農田,世世代代習慣了種棉花的棉農們不得不嘗試著在棉花間套種玉米、大豆、煙葉等各種農作物。結果,棉農發現,棉花的產量并沒減少多少,卻憑空多出了其他農作物的收入。而且,盡管象鼻蟲依然在危害棉花,但造成的危害小多了,各種農作物都長得很好。結果,一畝地的經濟效益比以前單種棉花增長了4倍,亞拉巴馬州的經濟從此走上了繁榮之路,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富裕。亞拉巴馬人把這一切歸功于象鼻蟲,所以立碑向它們表示感謝。
象鼻蟲給亞拉巴馬人造成了損失,但更給他們帶來了機遇,使他們改變了傳統的種植方式,從而大大提高了農田的經濟效益。我們生活中的事也是這樣,壞事可能變好事,好事也可以變壞事,所以遭遇困難、挫折、災難時,大可不必驚慌,這或許是你生命中的一個轉機。
當年耶路撒冷的教會遭到迫害時,人們擔心教會會消亡,但結果是四散的門徒有機會把福音帶到了撒瑪利亞、安提阿、居比路等地。美國著名的短篇小說作家歐·亨利曾被冤入獄,這是多么殘酷的打擊,但他卻把囚牢變成了寫小說的書房,為了打發時間,他在4年的鐵窗生涯中,共寫了12部小說,出獄后更是一發而不可收,沒想到牢獄之災反而成就了一位偉大的小說家。
有一頭驢子,失足掉到了一口枯井里,主人想盡辦法也不能把它弄上來,聽著它在里面悲慘地叫喚,想著它等死的痛苦,主人想幫它早點解脫,遂找來兩三個人,開始往井里填土,想結束驢子的生命。
驢子看著一鍬鍬土落下來,似乎也理解了主人的意思,叫得更凄慘了。但過了一會兒,它發現叫也沒用,只得自己想辦法。后來,驢子不叫了,每落到身上一鍬土,它就抖抖身子,把土踩在腳下。這樣,隨著土越填越多,驢子也就離井口越來越近。井快填滿時,在人們驚嘆的目光中,驢子搖搖短尾巴,得意地從井里跳上來,跑開了。

人們通常都嘲笑驢子的蠢笨,卻并沒有意識到很多人還不如這頭驢子。中國早就有古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西方也有諺語“當上帝關上一扇門時,就會打開一扇窗”,所以,面對困難、挫折、厄運、災禍,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自怨自艾,而應該以豁達的心態去面對,看看災禍中是否潛藏著福音、危機中是否孕育著希望。
上一篇:所謂愜意,就是別為難自己
下一篇:把壓力變成甜蜜的負擔擁有越多,壓力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