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槍的獵人
說著,獵人主動將槍交給隱士。事實證明,獵人采用的是一種最聰明的方法。
“一顆心需要另一顆心真誠相待。”哈佛的學子們都聽過這句話,并把這句話當成至理名言。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往往是因為誤解,誤解的原因就是互相不能真誠相待。想要別人對你解除防備,首先要對別人表現自己的真誠。
一個獵人在山里迷了路。他每天在森林里轉來轉去,過了好幾天,還是沒找到出口。他帶的糧食也吃完了,整個人筋疲力盡、饑寒交迫。
一天,他繼續在森林里轉,尋找出口。突然,他發現了一間小木屋,他像見到救星似的飛奔過去。正當他暗自慶幸時,卻發現了另一個讓他失望的現實:屋主是個隱士,性格怪僻,對闖入者心懷敵意,完全不管任何到此造訪或是打攪他的人,哪怕是饑寒交迫、命懸一線的人。迫于饑餓,獵人還是硬著頭皮去面對隱士。
怎么辦呢?與其餓死在這荒山野嶺,還不如向隱士索取食物,雖然他很敵對。可又怎么跟他說呢?
有兩種辦法:第一,用槍迫使隱士就范,搶奪他的食物,但這樣事后可能要接受法律的制裁;第二,隱士可能會奪槍,引發槍戰,如果獵人射中隱士,他將被控謀殺罪,如果獵人自己被射中,同樣是一場悲劇。
獵人沒有采用以上兩種策略。他走向隱士,微笑著說:“尊敬的先生,我是來這里打獵的,不幸迷了路。”說著,獵人主動將槍交給隱士。事實證明,獵人采用的是一種最聰明的方法。
對于獵人的舉動,隱士非常驚異,因為來這里的人都帶著戒心,沒有一個可以真誠地表達友好。于是隱士默默地將槍收下了。
見隱士的戒備心理有所放松,獵人趕緊誠懇地請求道:“能不能用槍和您換點食物?因為我實在餓得不行了。”因為武器在自己的手中,隱士感到很安全。
“進來吧!”他破天荒地邀請獵人進去,并為他準備了晚餐。飯后,隱士將槍還給獵人,并指引他走出了森林。
心靈感悟
人和人之間都會有某種程度的猜疑和懷疑,如果兩個人都無法做到真誠,那么交流和交往都會變得很困難。相反,聰明的人會選擇主動去讓他人了解自己的真實心理,這樣最簡單,也最有效。其實,世間的很多悲劇都是因為誤解不斷升級導致的。
人生忠告
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做一個坦誠、真實的人。只有對他人真誠,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也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哈佛校長艾略特
艾略特是哈佛歷史上最重要的校長之一,他1869年就職,在職40年,使哈佛大學的面貌煥然一新。艾略特在任期間,主持修建立了研究生院,還推出了選修課制度。按照這個制度的要求,攻讀一種學位,可有16門課程供學生選修,只要符合規定,便可取得相應的學位。
上一篇:麥當娜與老人
下一篇:從到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