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不可能”,才會有“可能”
“說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沒有行動,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空想和虛幻,沒有任何現實意義。沒有結果之前,一切都是空談,先做后說,做完再說,這才是真正明智的人的做法。
其實,許多“不可能”都只是人們的想象而已。一個“紙老虎”,卻往往嚇倒一大片的前行者。很多事情都是在沒做之前就認為不可能,于是很多人放棄了,失去了成功的機會。有的人只是去想,但不動手去做;有的人卻敢想敢做,先做后說。成功理所當然地屬于后者。
如今的時尚品牌“美特斯·邦威”的創立過程就是一個先做后說的過程。
美特斯·邦威的創始人周成建在一開始的時候花費了很多精力去考慮它的名字。起初他不過是想借一個時尚的名字吸引年輕人的眼球,但是后來“美特斯·邦威”確實成功了。如今的“美特斯·邦威”已經成為全國大型服裝業中的一員。
在“美特斯·邦威”的成長歷程中,周成建為了實現專賣店的跨越式發展,考慮了很多策略。比如:率先采取將經營品牌與銷售分開、特許連鎖經營的策略。這樣共擔風險,實現雙贏,使得“美特斯·邦威”這個品牌很快在廣東、上海等大城市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借雞下蛋”和“借網捕魚”的服裝產業供應鏈就這么搭建起來了。
周成建說,他在創業初期,沒有制定過特別的營銷策略,不過是想盡方法實干一番。也許正是他這種先做、先行動的策略,讓他在不斷的摸索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企業生存的方式。
周成建認為,“美特斯·邦威”發展到現在,不能單純地歸為偶然或者必然。只要是敢做自己敢想的事情,并努力去實現的話,人就一定可以成功。
縱觀“美特斯·邦威”的發展,整個就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其實很多成功的例子都是這樣的,很多困難和機遇并不是一開始就會出現的,只有你去行動了,去做了,然后你才會發現其中隱藏的機會和困難。而如果你只是一味地等待或思考,則永遠都不會有成功結果的到來。
杰克的工作能力很強,他被安排到一個項目組去繼續一個項目,上級說這個項目由于很多問題無法進行下去了,希望杰克接手以后能有新的突破。杰克接手以后,認真分析了另一個項目小組失敗的原因,通過與參加過這個項目的人員進行交流,找到了一些問題的主要來源。此外,他還派人和客戶好好溝通,希望在時間上能得到客戶的讓步。
準備工作做得差不多了,杰克心里對于這次項目的成功與否已有了幾分了解。不過,他并沒有心急地向領導匯報,因為他覺得應該在有了一定的進展以后再匯報。工作很快地被分配到他手下的各個“干將”手中,他們每一個人各自負責一個模塊的設計和編程。杰克把“得到結果再匯報”的思想傳達到他手下的各個員工那里,要求他們必須拿出結果,不能因為任何借口而耽誤項目的進度。
為了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杰克還經常去一個項目組向里面的幾位經驗豐富的高手誠心地請教。對于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他都會虛心接受。正是由于杰克的努力和正確領導,大家本不看好的項目竟然“起死回生”,得到了客戶的滿意驗收。這個項目的圓滿完成還為該公司贏得了很多項目合作的機會。上級對杰克的項目報告十分滿意,因為報告中沒有任何哭訴和抱怨,而且,在報告上交的同時,項目也得到了順利的驗收。
杰克的成功無疑是與他杰出的領導能力和出色的才干分不開的,但是其中還有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那就是他把“得到結果再匯報”思想貫徹始終。任何事情都是不確定的,實踐的效果永遠都與想象有差距,因此,不要一開始就沾沾自喜,覺得自己肯定能很順利地完成任務,也不要一開始就充滿懷疑,遲遲不敢行動。先做后說,這樣的話,想法才能得到實踐的驗證。
世界是在一直變化著的。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什么是完全“可能”的,也沒有什么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在面對事情的時候,要勇敢地去行動,去挑戰“不可能”,要相信:敢于做“不可能”之事,才會有“可能”的結果。
上一篇:扶危濟困,憐憫之心常存
下一篇:換位思考,學會揣摩對方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