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犯“比別人正確的錯誤”
優雅的風度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一個人謙恭有禮的態度,也反映出一個人內在的良好品格,也就是說,一個人外在的言行舉止是其內在品性的表現,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教養、性格以及習慣。
安德魯·卡內基是美國的鋼鐵大王,他白手起家,最初既無資本,又無鋼鐵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卻最終成為舉世聞名的鋼鐵巨子。這其中充滿神奇的色彩,使許多人迷惑不解。
有一位記者好不容易得到了采訪卡內基的機會,他迫不及待地開口問道:“您在鋼鐵事業上的成就是公認的,您一定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煉鋼專家吧?”
卡內基哈哈大笑著回答:“記者先生,您錯了,在煉鋼知識方面比我強的人,光是我們公司,就有兩百多位呢!”
記者詫異道:“那為什么您是鋼鐵大王?您有什么特殊的本領?”
卡內基說:“因為我知道如何鼓勵他們,如何使他們發揮所長,為公司效力。”
事實的確如此,卡內基創建的鋼鐵事業是憑借著他一套有效發揮員工所長的辦法才取得發展的:卡內基的鋼鐵廠起初因產量上不去,效益甚差。卡內基果斷地以100萬美元年薪,聘請查理·斯瓦伯為其鋼鐵廠的總裁。斯瓦伯走馬上任后,激勵日夜班工人進行產量進度競賽,使得鋼鐵廠的生產情況迅速得到改善,產量大大提高,卡內基也從此逐步走向鋼鐵大王的“寶座”。
可見,卡內基是十分有智慧的,如果他自命為最偉大的煉鋼專家,那么,必定會導致一些水平與其不相上下的專家不肯為他效力,而卡內基本人就不會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人們也不會如此敬仰卡內基了。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有些處世經驗不足的年輕人會犯“比別人正確的錯誤”。
一位年輕的紐約律師曾參加一個重要案子的辯論,這個案子牽涉到一大筆錢和一項重要的法律問題。在辯論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問年輕的律師:“海事法追訴期限是6年,對嗎?”
律師愣了一下,看了看法官,然后率直地說:“不。庭長,海事法沒有追訴期限。”
這位律師后來對別人說:“當時,法庭內立刻靜默下來,似乎連氣溫也降到了冰點。雖然我是對的,他錯了,我也如實地指了出來,但他沒有因此而高興,反而臉色鐵青,令人望而生畏。盡管法律站在我這邊,但我卻鑄成了一個大錯——居然當眾指出一位聲望卓著、學識豐富的人的錯誤。”
這位律師確實犯了一個“比別人正確的錯誤”。有時候,在指出別人錯誤的時候,應該做得更“高明”一些。
羅賓森教授在《下決心的過程》一書中說過這樣一段富有啟示性的話:“人,有時會很自然地改變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說他錯了,他就會惱火,反而更加固執己見。人,有時也會毫無根據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那反而會使他全心全意地去維護自己的想法。不是那些想法本身多么珍貴,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脅……”
英國19世紀政治家查士德斐爾爵士曾這樣教導他的兒子:“要比別人聰明,但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更聰明。”
蘇格拉底在雅典也一再地告誡他的門徒:“你只需知道一件事,就是你一無所知。”
上述這些話都說明了這么一個道理:人要虛心、低調,不要自詡優越。
一位著名的西方學者提醒我們,永遠不要說這樣的話:“看著吧!你會知道誰是誰非的。”這等于說:“我會使你改變看法,我比你更聰明。”這實際上是對對方的一種挑戰,在你還沒有開始證明對方的錯誤之前,他已經準備迎戰了。這樣無疑會給你自己增加很多困難。
如果你采取這種方式指出別人的錯誤:一個蔑視的眼神,一種不滿的腔調,一個不耐煩的手勢,都有可能帶來難堪的后果。你認為對方會同意你所指出的錯誤嗎?在很大程度上不會。因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斷力,打擊了他的榮耀和自尊心,還傷害了他的感情。他非但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還可能進行“反擊”。所以,在指出別人的錯誤時必須講求方式,盡量委婉,給別人留足“面子”。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
為什么?因為當我們的朋友表現得比我們優越時,他們就有了一種自己很重要的感覺;但是當我們表現得比他們優越時,他們會產生一種自卑感,甚至引發嫉妒之心。
紐約市中區人事局最有人緣的工作介紹顧問是亨麗塔,但是以前她并不是這樣。
在初到人事局的前幾個月,亨麗塔在她的同事之中連一個朋友都沒有。為什么呢?因為她每天都使勁吹噓自己在工作介紹方面的成績、新開的存款戶頭,以及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我工作做得不錯,并且深以為傲,”亨麗塔說,“但是我的同事不但為我的成績叫好,而且還極不高興。我渴望這些人能夠喜歡我,我真的很希望他們成為我的朋友。在聽了卡耐基課程提出來的一些建議后,我開始少談我自己而多聽同事說話。他們也有很多事情要講,把他們的成就告訴我,比聽我吹噓更令他們興奮。現在當我們有時間在一起閑聊的時候,我就請他們把他們的歡樂告訴我,和我分享,而只在他們問我的時候我才說一下我自己的成就。”
由此可見,對于自己的成就要輕描淡寫,謙虛待之,這樣的話,你一定會受到眾人的歡迎。
上一篇:不找借口,“承諾”靠行動履行
下一篇:主動擔當責任,秉持埋頭實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