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向有利的一面,避開有害的一面
每個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每個剛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都難免會做錯事,然而在做錯事之后你會怎樣做,你對錯誤的認識和反省無疑成為了上司對你處罰大小的參照。
如果你在犯錯誤之后,表現得懊悔不已,深深自責,那么別人也會看在你的態度上不去過多地追究。如果說此時的你并沒有覺得自己的錯誤有多嚴重,那么就要學會看別人的臉色,要適時地忍耐住自己的沖動;否則,你可能會看到自己和下面故事中獵犬一樣的下場。
從前,有一個人叫艾子,他非常喜歡打獵,喜歡騎在馬背上追逐鳥獸那痛快的感覺。為了自己的愛好,艾子養了一條善于追捕逃跑兔子的獵狗和一只機警迅捷的獵鷹。每次外出打獵,艾子都要帶上心愛的獵狗和獵鷹,并把捕到的兔子的心肝扔給獵狗吃。所以每次艾子捉到兔子,獵狗總是搖著尾巴,兩條前腿豎起來,不停地上下躥躍,等著艾子將兔子的心肝喂給它吃。
一天,艾子外出打獵,在山上轉悠了半天,一只兔子也沒遇到,這時的獵狗已經非常餓了,肚子時不時發出咕咕的叫聲。
正在這個時候,兩只兔子從草叢中竄出來,向旁邊不遠處的灌木叢跑去。艾子便放獵鷹去咬兔子。兩只兔子在草叢中上躥下跳,非常難捉。獵鷹也隨著兔子上下左右地撲騰,但是想要捉到兔子卻很是費勁。這時,獵狗跑過去對準一只兔子猛咬下去,結果正好咬在獵鷹的脖子上,把獵鷹咬死了,兩只兔子也趁機逃跑了。
艾子跑過來,看到自己心愛的獵鷹死了,十分傷感。艾子把獵鷹拿在手中,心里不住地懊悔和氣憤,傷感至極竟流下淚來。而此時,獵狗卻搖著尾巴走過來,高高地把前腿伸過來,上下跳躍,搖頭擺尾,沾沾自喜地向艾子邀功請賞,等艾子喂它心肝吃。
艾子看到獵狗這樣,氣不打一處來,用手指著它大罵不止:“你這只不知羞臊的狗,咬死了我的獵鷹,還敢在這里搖頭擺尾地請賞?”
最終,主人在盛怒之下打死了獵狗,讓它為心愛的獵鷹陪葬。
故事中的獵狗做錯事而不自知,最終成了盛怒中主人的槍下亡魂。其實,如果當時獵狗忍耐住對心肝的欲望,回到家中再去要求食物,或許主人已經冷靜下來,原諒獵狗的失誤;又或者獵狗看到主人正在盛怒悲傷之際,趕緊乖乖地躲到一邊去,低頭示弱,做懊悔和害怕的樣子,艾子一看獵狗知道自己錯了,在旁邊嚇得瑟瑟發抖,也就算了,不會再責罵了,更不會讓它為愛鷹陪葬。
俗話說,人要有“眼力勁兒”。在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低頭修身,不彰不顯,才是明智的舉動。中國有老話“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人不能孤傲于自己的想法,有時也要向自己的執著低頭,為獲得更長久的利益而忍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活下去,這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求生手段。
偉大的文學家歌德,每次在路上遇見魏瑪皇室的車馬,都會急忙退至路邊,低首鞠躬,以示敬意,無怪乎魏瑪皇室幫助了他幾十年。而更加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卻恰恰相反,他對此不以為然,每次遇到魏瑪皇室時,都直挺挺地站在那兒,絕不向魏瑪皇室躬身,他也因此窮愁潦倒了一輩子。
貝多芬的音樂才華受人贊賞,無不稱絕;他的氣節讓人欽佩,敬重有加。然而,如果他能夠收斂一下自己的“囂張氣焰”,適當低頭,他的人生際遇也許就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現實生活中,人人都不喜歡他人直身昂首,同樣不喜歡低頭示弱。在睿智的人看來,低頭是低調的忍耐,是“示弱”而非“是弱”。強與弱本就是對比看待的,對于那些心高氣傲的人來說,掙得一時的小勝,也許會給日后的大勝制造障礙。
年輕人在這個復雜的社會中生活,多一點謹慎和小心是必須的。低頭是忍耐的姿態,更是一種知趣的智慧。雖說亂世出英雄,但在局勢不穩定時,特別是在不恰當的時候表現自己,往往如出頭的鳥一樣首先遭殃。
有人說“忍耐和堅持是痛苦的,但它逐漸給你帶來好處”。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快樂的忍耐,也沒有輕松的堅持。倘若忍耐和堅持變得不再痛苦,那么也就無須去做這兩樣事了。忍耐之所以痛苦,是因為要忍受一些我們不愿意做但是又不得不做的事,要忍受一些我們對其憤怒卻又不得不暫時向其低頭的人,忍受的確是一種對身心的磨練。然而忍受的目的,卻是為了趨利避害。
趨利避害,字面上理解就是向利益和有利的一方靠近,避開有害的那方面。趨利避害是人的一種本能,就像危險發生的時候,任何人都會急于保護自己的生命和財產一樣。但是,人雖有這種本能,卻并不是都有這種本事,有的人雖然很想做到趨利避害,卻不知道做這件事需要超乎一般的忍耐,因為只有在忍耐了某種不舒服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保護你的利益。
上一篇:裝可憐并不能得到幫助
下一篇:遠行的路,輕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