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出來的“富”,填補不了你內心的自卑
當今社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裝富”。何謂“裝富”?也就是所謂的偽富豪,明明自己沒有錢,但為了滿足自己那點可憐的自尊心,他開始拆東墻補西墻,這樣過著極其虛偽的生活。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很瀟灑的生活方式,即便是背負著債務,也可以令自己活得風光四射。但這樣的生活真的好嗎?等所有的聲音都安靜之后,他才會發現自己活得有多么虛偽。那裝出來的“富”,不過是外在的富裕,其內在卻是空空無也。有錢難道就是一種面子嗎?在他們看來,這是肯定的,如果自己表現得沒錢,那就表示自己失去了面子。于是,他們寧愿讓自己變成偽富豪,也不愿袒露真實的自己。
阿美,公務員,月收入三千元。聽到身邊同事都買了房子,她也眼紅了,如果自己不趕緊買了房子,豈不是被人比下去了?于是,就在去年11月,阿美如愿按揭了一套房子,拿到房產證的當天,阿美如釋重負:我終于不需要再租房了,我終于邁進有房一族了,我終于是房子的主人了。
然而,月供1715元的房貸卻讓阿美壓力很大,承受著“一天不工作,就會被世界拋棄”的精神重壓,不敢娛樂不敢生病,除了買書以外不敢高消費。自己的酸辛不足為外人道,至此阿美終于發現,自己其實并不是風光八面的房主,而是貨真價實的“房奴”。
阿美常常想,要是不買房,節省下來的錢足以使我的生活質量提升一個檔次;要是不買房,節省下來的錢也足以讓遠游的自己多一份孝敬父母的心意;要是不買房,自己也勢必活得更有尊嚴,不必承受許多原本不該有的精神重壓。自己擁有了房子,卻失去了幸福;自己得到了房子同時也得到了壓力,這真是一種悖論。
有時,阿美不免這樣問自己:買房難道是一種美麗的錯誤嗎?特別是對于像我這種收入水平的人而言。但轉念一想,要是不買房會怎么樣呢?估計每天辦公室的話題就轉向我了,怎么還買不起房子啊,怎么還租房子啊,哎,聽到這樣的聲音,估計自己真的要噎死,所以還是買個房子,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也堵住了別人的嘴。
近幾年,“房奴”“車奴”和“卡奴”等一些新詞匯開始悄然流行起來,雖然每個人嘴上都顯得心不甘情不愿,但卻樂得享受當下的生活。那些新穎而又獨特的字眼進入了視野,實際上,廣大的消費者已經成為了房子、汽車、信用卡的“奴隸”。從經濟學上看,超前消費可以通過儲蓄和貸款對消費進行跨期替代,實現自身效用最大化,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合理的。但是,我們不能忽略超前消費所帶來的弊端,那就是容易滋生盲目攀比現象,甚至在追求高消費,在償還無力的情況下,做出違背道德甚至觸犯法律的事情。
1.裝富是一種與金錢較真的表現
有位習慣裝富的先生的生活是這樣的:工作4年,只有幾千元存款的他,平均每個月收到三四份不同銀行寄來的對賬單,總還款額每月不低于3000元。而他每月的總收入也不過5000元左右,除了還信用卡之外,自己還要應付房租、水電費、交通費用、社交活動費等,這讓他時常感覺到財務緊張。因為與金錢較真,結果把自己逼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這又是何必呢?
2.活得自信就是最大的財富
像偽富豪那般地活著,雖然外表很光鮮,但其內心卻是十分惶恐。這樣的人,即便渾身帶著幾十斤重的金鏈子,他也會感到喘不過氣來,這樣活得累,人生會有幸福可言嗎?有的人雖然不富裕,但他很自信地活著,于是,他就成為了“最富裕”的人。
上一篇:能承受委屈,胸懷才會更大
下一篇: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