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安排飲食,會吃才健康
衣、食、住、行是每個人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其中,飲食又是重中之重。飲食不但為人們提供人體所必需的能量,而且還是生長發育和進行其他活動的前提。醫學研究表明,人的身體健康與否跟飲食有著極大的關系,合理的飲食習慣能提高人的免疫能力,給健康生活以有力的保障。因此,為了滿足身體的需要,食物中的營養要力求全面、結構合理,各種養分都要攝取到,才能使身體更加健康,才能更好地進行工作、學習和其他活動。所以,每個人都要養成一種科學的飲食習慣。
由于現在的物質條件越來越好,所以人們在飲食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各種各樣的美食也越來越多,因此有很多人不注意飲食,為了享受山珍海味,不惜揮霍錢財,暴飲暴食,最終導致身體出現了許多病癥。這些都是因為沒有注意飲食規律,沒有進行合理膳食造成的。由此,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建議,想保持健康的身體,就要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
俗語說:“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這是前人總結出來的經驗,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要遵循的飲食習慣。哈佛大學營養學家提示:早餐不僅能夠提供足夠的熱量,而且還具有活躍大腦的作用。早餐所提供的能量和營養在全天的食物攝取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現在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大,很多人都將吃早飯的習慣丟掉了,而這對于人們的健康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傷害。所以,不僅要養成吃早餐的習慣,還要盡量吃好早餐。
一般來說,人在起床后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內食欲最旺盛,這時吃早餐是最好的時間。科學的早餐應當以低脂、低糖為主,最好選擇多吃一些瘦肉、禽肉、新鮮蔬菜以及低脂奶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食物。
三餐中最重要的是午餐。必須要保證午餐能夠為人體提供足夠的能量,因此在進食時,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是必需的,而米飯、肉類食品、豆類制品和一些熱量較高的蔬菜就是首選。如果有條件可以再喝一點酸奶,這樣會有助于消化吸收。午餐不僅要吃好,還一定要吃飽,以供應一整個下午的熱量。
一般來說,晚上人們活動比較少,所以,晚飯不要吃太多,一般來說吃到八成飽就可以了,這樣有助于個人身體健康。但是晚餐只是吃得少,并不是可以胡亂應付的,也是有一定的規律,要有一番講究的。
哈佛營養專家認為,晚飯之后5個小時內是人的排鈣期。如果晚飯吃得太晚,那么大量的鈣就會存在體內,久而久之就會變成小晶體,之后會慢慢擴展成為結石,可能會引發尿路結石病,所以晚飯一定不要晚吃。
如果晚餐的時候吃太多的肉蛋類食品會非常不利于消化,而且因為晚飯后活動比較少,體內的高鈣得不到排泄,會導致體內特別是腸道內積累太多的氨、吲哚等物質,這類物質如果積累太多就會產生癌變。所以晚飯的時候應當以吃素為主,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要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主食。這些物質有助于人類血液中產生大量的血清素,會對人體起鎮定作用,有益于人的睡眠。
許多人都非常喜歡某一類食物,而對其他的食物則不聞不問,這樣會造成攝取的營養過于單一。而人體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如果某一種營養過多,而其他營養過少則很容易引起疾病。所以,飲食要注意多元化。
哈佛人生箴言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營養專家和哈佛大學健康出版社共同制定了新的健康飲食結構。其中,蔬菜和水果的比例達到了50%,谷物類與蛋白質類食物各占25%,另外,專家還建議人們日常應食用健康植物油,多給身體補充水分,這樣才能使身體保持健康活力。
上一篇:用最溫情的方式善待壓力
下一篇:突破常規才能創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