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起樂觀的行囊
憂慮是人生最丑陋的皺紋
著名作家畢淑敏有一篇文章,叫《提醒幸福》,其中就有這樣的句子:
我們已經習慣了提醒,提醒的后綴詞總是災禍。災禍似乎成了提醒的專利,把提醒也染得充滿了淡淡的貶義。
我們已經習慣了在提醒中過日子,看得見的恐懼和看不見的恐懼始終像烏鴉盤旋在頭頂。
在皓月當空的良宵,提醒會走出來對你說:注意風暴。于是我們忽略了皎潔的月光,急急忙忙做好風暴來臨前的一切準備。當我們睜大著眼睛枕戈待旦之時,風暴卻像遲歸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當我們實在忍受不了等待災難的煎熬時,我們甚至會惡意地祈盼風暴早些到來。
在許多夜晚,風暴始終沒有降臨。我們辜負了如銀的月光。
……
這就是經常憂慮的人的常態。在他們眼中,世界是灰蒙蒙的,憂慮是生活的常態。他們擔心家財被盜,擔心出門爆胎,擔心明天生病,擔心工作不保,擔心兒女學習……他們口中最常說的就是“萬一……”、“小心……”、“我怕……”。
他們是憂慮的寄主,一天24小時,除了睡覺,大多時間都緊鎖眉頭,很少知道快樂是什么滋味。
其實他們不知,大多憂慮都是不必要的。為了這些莫須有的負面可能,他們賠上了許多的快樂和幸福,這是多么愚蠢的事情!
有段時間,紐約的物價管理委員會監察得很嚴,對所有石油公司賣給每一個顧客的油量都有嚴格的限制。
可是,有一個石油商人的公司內部卻出了點小紕漏。有一些運貨員減少賣給顧客的油量,然后再把偷剩下來的油賣給其他顧客,謀取私利。當然,這個石油商人并不知道這些貓膩。
有一天,有個自稱政府調查員的人找到石油商人,向他索要紅包。那人說他掌握了該石油公司運貨員舞弊的證據,如果石油商人不破財免災,就要把證據轉交給檢察官,讓他的公司破產。石油商人調查了一番后,發現公司內部確實有這種不法的買賣,嚇壞了。
石油商人連續三天三夜吃不下睡不著,一直苦苦思考怎么解決這件事情。他是該花一筆錢行賄,還是不理那個人,任由他把對自己不利的證據移交法院?他不知怎么做才能圓滿解決這件事情,真是愁壞了。
又過了幾天,他終于決定了——去見地方檢察官!他把整個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地告訴了檢察官。
結果出人意料。地方檢察官非但沒有懲罰他,反而對他說,這種勒索的案子他已經接了好幾起了。那個自稱是政府調查員的人,實際上是個通緝犯。至于員工偷賣油的行為,由于石油商人并不知情,因此免于處罰。聽了這番話,石油商人大大松了一口氣。
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一書中告誡我們:“假若你能接受最壞的情況,在心理上,你就能發揮出新的潛力。”有時候,我們高估了壞事的可能性和破壞力,反而讓自己陷入了莫名其妙的恐慌中。殊不知,事情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糟。過分的憂慮不僅對解決問題無益,還會干擾我們的判斷,讓我們喪失理智。
大部分憂慮都是不必要的。正如貓不會擔心明天捉不到老鼠,狐貍不會因自己只有一個樹洞而煩惱,狗也不會因為沒有足夠的骨頭而失眠。我們要學會積極樂觀地面對一切,不要讓憂慮纏身,侵蝕了原本快樂幸福的生活。
某權威雜志曾對5000人憂慮的事情做過調查,結果是:
40%的憂慮其實根本不會發生;
30%的憂慮是過去發生的,無法改變;
12%的憂慮來源于別人,無法控制;
10%的憂慮與自身健康有關,越擔憂問題反而越嚴重;
僅有8%的憂慮能列入“應該擔憂”的范圍。
由此可見,大多數人都在憂慮這個問題上犯過很大的錯誤!
契訶夫有一篇著名的小說叫《小公務員之死》。這篇文章講一個可憐的小公務員在看戲時不幸與部長坐到了一起,小公務員不小心將唾沫星子噴到了部長的大衣上,盡管部長沒什么表示,但小公務員卻變得惶恐不安。他不停地解釋、道歉,但總覺得部長好像沒有原諒他。在極度的驚恐和擔憂中,這個小公務員竟然嗚呼哀哉了。
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小事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別人根本沒有在意或早已忘卻,只有你還記在心里耿耿于懷。人們總是想努力地讓自己更完美,試圖讓所有事情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卻忘了這樣只會加重我們的心理負擔,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困擾。不妨看開些,這樣才能讓心情舒暢,讓生活更快樂。
上一篇:給別人留點面子
下一篇:自嘲是一種人生智慧